第(3/3)頁 鎮妖司指揮使站在已經坍塌的鎖龍塔下,眺望李府方向。 無悲無喜地說道:“恩情以報,天命如此。” 天符帝對他有知遇之恩,但衛家對他的恩情更大。 為了衛家血脈延續,他放出了惡蛟魂魄暗殺李青。 雖然如今李青沒死,但他該做的都已經做了,欠衛家的恩情也還了。 若他親自出手去殺李青,則更加對不住天符帝。 這種事情,他做不出來。 鎮妖司指揮使飄然而起,打算帶著大周傳國玉璽,去向天符帝請罪。 而比他更加關注李青生死的朱九淵、曹睦和宋玨三人,整晚都在曹睦的書房等待消息。 當得知暗殺失敗之后,全都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 “有惡蛟魂魄出手,李青幾乎是必死的局面。他究竟是如何活下來的?”宋玨滿臉的疑惑和不甘。 等了一夜消息的朱九淵和曹睦,陰沉著一張臉,心情十分不好。 沉默了許久之后,朱九淵幽幽地開口:“暗殺這種最直接、最危險也是最高效的方式失敗了,實在是可惜。 接下來就只能看衛家能不能游說那些藩王以清君側的名義誅殺李青了。” 曹睦和宋玨沒有回話,都對此不抱什么希望。 先帝平定七王之亂后,各地藩王重新洗牌,勢力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除了淮信王之外,其余藩王膽敢起兵造反,都會很快就被平定。 更何況即便有野心勃勃的藩王想要造反,除世子之外,其余兒子根本不想冒著造反的風險。 不造反,推恩令一下來,自己也能獲得一份封地。 造反即便成功,了不起也只是一個皇子,未來被分封到各地當王爺。 可問題又來了,當了王爺之后,不還是要面臨著被后世皇帝削藩的局面? 既然如此,又何必冒著殺頭的風險去造反博取并不豐厚的回報? 還有各地藩王之子們的母族,大都是當地大族。 他們難道就不想自己的外甥或外孫也能繼承一塊封地嗎? 在藩王勢弱的情況之下,但凡他們敢有造反之心,內部就會發生巨大的斗爭。 當然,雖然心中不抱希望,但朱九淵三人還是想著那些藩王能造反是最好的。 一直沒有說話的太保曹睦開口道:到了這個地步,我們只能堅定地采取捧殺和污名這兩條策略了。 李青判處八皇子腰斬,極大的不敬皇權,陛下雖然繼續對他寵信,但那也只是為了扶持寒門來打壓世家。 李青如今在百姓心中的名望已經非常高,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繼續抬高他的名望,甚至將他塑造成活著的圣賢! 只要達到這個效果,陛下絕對無法容忍,自會殺他。 世家做大,皇帝可以用利益來制衡,可以扶持寒門來打壓。 但在他在位之時,若出現了一位活著的圣賢,那就要出大問題了。 這種站在道德和道理制高點的圣人,所說的話比圣旨還要管用。 皇帝不聽,便是昏君。 皇帝若敢對圣人動手,那更會遭到全天下的反對和唾棄。 這種現象極其恐怖,是任何皇帝都不愿意見到的。 他們可以尊重已經亡故的圣賢,愿意用他們的道理治理國家,但決不允許自己在位的時候出現一尊圣人。 “你們行捧殺的策略,我行污名之策。” 朱九淵說道。 捧殺雖然有用,一旦將李青的聲望捧起來了,的確能讓皇帝殺他。 但這對朱家不利。 李青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已經嚴重威脅到了朱家先祖朱龁的知先后行。 若將李青捧成圣賢,朱龁的學說豈不是要被踩到了泥土里? 對朱九淵而言,捧殺可以,但不能捧得太高。 要在一個恰當的時候,揪出李青的污點,污他的名聲。 當他的名聲臭了,就不會有人信奉他的學說。 …… 卯時。 承天殿。 又是三天一次的朝會到來。 御史左中丞黃欽學和御史右中丞胡亦銘結伴而來。 這兩人本是競爭對手,卻因為被李青參了一本之后同命相憐。 于是在對付李青這件事上,形成了統一戰線。 他們路過李青身旁時,眼神中帶著戲謔。 這幾天來他們費盡腦汁找李青的問題,想要在朝會上參李青一本 結果皇天不負有心人,終于在昨天李青的大婚上找到了。 并且后果足以讓李青痛不欲生。 很快,隨著天符帝的到來,朝會正式開始。 群臣剛行完禮,天符帝屁股還沒坐下。 他的心腹黃欽學就出列道:“御史臺御史左中丞臣黃欽學有本要參。” 作為目前御史臺最高官員,這是黃欽學第一次參奏。 朝中大臣,都知道他是天符帝的心腹,紛紛心中一凜。 生怕被黃欽學給參了一本,導致天符帝借題發揮。 “愛卿所參何人?” 龍椅之上,天符帝的心情很不錯。 參人,彈劾,這才是他設立御史臺的初衷。 他現在不怕御史亂參,就怕御史不參。 在承天殿所有人的目光當中,黃欽學道:“臣參侍御史李青一本!”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