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遇仙樓位于朱雀街最繁華的地段,是盛京最雅致的酒樓。 往西,鄰近文人墨客最喜歡去的芳懈樓。 往東,鄰近盛京貴婦名媛經(jīng)常逛的綠蘿綢緞莊。 遇仙樓原本并不叫這個名字,據(jù)傳在七十多年前,有一位仙人曾來這里吃過酒。 從那以后,酒樓名字便改成了遇仙樓。 也正是靠著仙人曾光臨的傳言,遇仙樓的規(guī)模越做越大。 幾十年來,穩(wěn)居盛京酒樓榜首。 文人墨客、世家子弟、高官巨富,凡是宴請重要的賓客,都會在這里舉辦。 今天遇仙樓天字第一號的雅間被包了出去。 李青在小兒的帶領下,往位于五樓的天字第一號雅間走去。 在皇宮的那段時間,李青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 朝堂為官,是否要求名? 后來他得出了答案。 想要立言,必須求名。 儒林泰斗一句話,天下書生奉為經(jīng)典。 李青若是沒有名望,沒有聲威,將來他的學說,根本不會有人接受。 不利于立言,不利于他傳播和完善這個世界的儒家思想。 因此他在乾元殿的時候,才以一件小事參了天符帝一本。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身為帝王的確需要遵守。 天符帝并未確定群臣無事啟奏便散朝,也的確有錯。 但只需提醒一句便可,沒必要到上綱上線參天符帝一本的地步。 李青之所以在離開乾元殿之前,依舊決定參天符帝一本,有兩個目的。 其一,求名。 隨著他的名望越來越高,他的學說和理念,便能更容易被讀書人所接受。 有利于立言,有利于傳播和完善圣人道理。 其二,自污。 一個沒有任何私心,而是一心一意為天下蒼生謀福祉的官員,雖然會受到皇帝的喜歡。 但同樣,正是因為這個官員完美的不真實,完美的如同圣賢在世,也就一定會被皇帝忌憚和戒備。 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沒有任何一個皇帝會相信世上會有如同圣賢般的官員存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