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廖文儒的勇氣-《謀明天下》


    第(1/3)頁

    瑞昌三年正月二十日,廖文儒從京城秘密出發,前往山海關,隨同廖文儒一同前往山海關而去的,還有副將羅典明、羅典勇,參將李國翰、金礪和黃得功等人,加上駐扎在山海關的祖大壽等人,登萊新軍可謂是準備充足。

    北進是朝廷的大事,一年多之前,朝廷就開始了運籌,火器局研發出來的最新火器,經過測試合格之后,都會秘密運往山海關,而朝廷統一南方如此重大的行動,一直都沒有調遣駐扎在山海關的十五萬登萊新軍將士,熟悉遼東情況的祖大壽、祖大樂、祖大弼、祖寬、金國奇和金國臣等人,也全部留在了遼東,身為內閣大臣、左都督、登萊新軍總兵官的廖文儒此次親自前往山海關,表明了皇上和朝廷的決心。

    遼東登萊新軍將士的分布,也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山海關駐扎的登萊新軍將士原為五萬人,減至一萬人,寧遠和錦州兩處城池,駐扎的登萊新軍將士也僅有一萬人,其余的十二萬登萊新軍將士,悉數駐扎在西平堡、廣寧、義州和大凌河城,其中西平堡駐扎的登萊新軍將士增致六萬人。

    遼東的情形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大吳朝廷成立以來,遼東被作為陸路商貿重地來打造,這里集合了南方、北方、蒙古與后金的商賈,作為互市地點的西平堡、廣寧和義州三地,商賈云集,而錦州和寧遠等地,作為貨物的運輸和交易的地方,其重要的程度隱隱有超過西平堡等地的跡象,為了促進商貿交易的發展,朝廷有限度的放開了錦州和寧遠等地,允許蒙古部落以及后金的商賈進入這些地方。

    朝廷推行的移民政策,更進一步刺激了遼東的發展,朝廷兩次鼓勵北方與南方的百姓前往遼東,種植土地,定居遼東,且免去他們三年的賦稅。

    多爾袞錯誤的政策,促使遼東漢人大規模的前往遼河以西,因為糧食的緊張,后金對于漢人更加的苛刻,無法忍受的遼東漢人,開始了成規模的遷移,對于此等的跡象,多爾袞暫時放任,畢竟糧食不足是擺在眼前的困難,一時半會無法解決,以往后金八旗軍對陣明軍作戰,有著壓倒性的優勢,可以通過劫掠等方式,獲取關內的糧食和錢財,不過面對強悍的登萊新軍,后金八旗軍沒有任何的優勢,壓根不敢渡過遼河,也不敢從其他地方發起進攻。

    登萊新軍的強悍,給予了此地百姓最大的安全感。

    現如今的遼東,與大明時期的遼東,已經截然不同。

    廖文儒抵達山海關的時候,駐守山海關的祖大壽,正在等候。

    祖家一直都是遼東最大的家族,其實力遠遠超過吳家和金家,祖大壽作為祖家的領頭人,在遼東一帶有著不小的影響力,當然,能夠成為遼東最大最有勢力的家族,祖大壽也有不一般的能力,這不僅僅體現在作戰方面,也體現在為人方面。

    遼東發生的巨大變化,給予祖大壽的震撼是非同一般的,歸順朝廷之后,他一直都在關注局勢的演變,隨著后金實力的不斷增強,大明萬歷、天啟和崇禎年間,遼東乃是朝廷聞虎色變的地方,這里幾乎成為后金八旗軍肆虐的地方,除開幾個主要城池為明軍占據,其余地方全部丟失,此地的漢人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不過登萊新軍進駐遼東之后,情況在很短時間之內發生巨變。

    登萊新軍憑借著強悍的實力,與后金的八旗軍對峙,軍事上一點不輸于后金的八旗軍,而更為厲害的是,遼東一系列恢復生產生活的舉措,讓地方開始穩定,讓百姓逐漸安寧下來,西平堡、廣寧和義州三地互市的展開,讓遼東逐漸有了繁榮的跡象。

    朝廷通過皇家銀行與互市兩個辦法控制后金,削弱其實力,讓祖大壽拍案叫絕,互市先是給予后金足夠的糧食買賣,讓后金覺得糧食很容易獲取,不需要拼力的發展生產,皇家銀行則是將滿人權貴的錢財全部吸納,當后金忽略糧食生產,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八旗軍建設之中,先后設立蒙八旗和漢八旗的時候,互市突然收縮糧食交易的數量,大規模減少糧食買賣,讓后金一下子陷入到糧食荒之中去。

    趁著后金自顧不暇、實力削弱的時候,朝廷開始了對南方的征伐,不到一年時間,朝廷就徹底統一南方。

    后金采取縮減人口、放任遼東漢人逃離的舉措,讓祖大壽覺得,朝廷統一了南方,應該是要開始對后金全面的征伐,要滅掉滿人的政權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江市| 平罗县| 昌邑市| 古蔺县| 南城县| 辽宁省| 彰化市| 湖南省| 漾濞| 丽水市| 曲水县| 定襄县| 淮滨县| 岳池县| 灵寿县| 长岭县| 巴塘县| 华亭县| 太仓市| 商水县| 广饶县| 湘阴县| 炉霍县| 黄陵县| 奇台县| 崇信县| 彭州市| 昆明市| 建湖县| 华亭县| 浦北县| 罗田县| 衡东县| 鸡泽县| 庄浪县| 河南省| 金坛市| 化州市| 辉南县| 祥云县| 临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