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章 微服私訪(3)-《謀明天下》
第(1/3)頁
(新的一年到來,祝愿各位讀者大大心想事成,萬事順心,走好運發(fā)大財。)
城隍廟一帶的人很多,商鋪鱗次櫛比,繁華的景象令人驚嘆,不過商鋪大都矮小,能夠達到五層就算是很不錯了,對于吳宗睿這個穿越者來說,這算不上特別的繁華,只能說是古色古香,在城隍廟一帶轉悠的時候,吳宗睿很想詢問街邊的商販,看看他們的生意如何,不過略微觀察之后放棄了,這一帶的生意都很好,不管是商鋪的掌柜,還是街邊攤位的老頭,都是忙的不亦說乎,壓根沒有多少的時間說話。
走到馬車的旁邊,吳宗睿看著廖文儒再次的開口。
“到羅鍋巷去看看,你們都先別著急乘坐馬車,我們一道走走看看。”
或許是在城隍廟的時候,感覺到放松,也沒有誰特別關注到吳宗睿一行,廖文儒放心了很多,接下來到羅鍋巷,也就無所謂了。
羅鍋巷位于昭回靖恭坊,且位于京城的中軸線,元朝的時候就稱之為羅鍋巷,而整個京城的中軸線位置的鼓樓和鐘樓,就在羅鍋巷的附近,如果按照地域位置來劃分,羅鍋巷是遠遠強于城隍廟的,只不過城隍廟商貿的發(fā)展速度快一些罷了。
這并不是說羅鍋巷的商貿不發(fā)達,相反,這里的商貿是另外的一副情景。
往羅鍋巷方向走去的時候,吳宗睿看了看曾永忠等人。
“你們誰可以告訴我,羅鍋巷商鋪的情況啊。”
曾永忠看了看眾人開口了。
“皇三爺,羅鍋巷居住的人戶不少,在京城算是人戶很稠密的地方,緊靠著北安門,且順天府官署距離這里也不遠,元代以來,這里的商賈就算是興盛的。”
“羅鍋巷的小商鋪,是整個京城最多的,有糧店、菜店、油鹽店、豬肉鋪、羊肉鋪、切面鋪、蒸鍋鋪、炸貨屋子、小酒鋪、餑餑鋪、豆腐坊、煤鋪、井窩子、磚瓦麻刀鋪、席箔鋪、棚鋪、黑白鐵鋪、喜轎鋪、杠房、醫(yī)館、藥鋪、裱糊鋪、理發(fā)鋪、成衣鋪、绱鞋鋪、絨線鋪、文具店、茶館和當鋪等等,門類齊全,可以說,只要到了羅鍋巷,家中有什么需求的事宜,都能夠解決。”
“距離羅鍋巷不遠處的地安門外大街,還有金店、綢緞鋪、茶店,還有皇家銀行。”
“說起來,羅鍋巷周遭的商鋪,比城隍廟要多。”
“如果一定要分類,前往城隍廟商鋪的士大夫、富戶和讀書人居多,而前往羅鍋巷的尋常百姓居多,皇三爺剛剛在城隍廟看見的熱鬧場景,主要還是春節(jié)期間出現(xiàn)的,平日里是沒有那么多人的,至于說羅鍋巷,平日里人潮洶涌,是京城最為熱鬧的地方之一。。。”
吳宗睿點點頭,對于曾永忠的回答很滿意。
羅鍋巷,也就是數(shù)百年之后的南鑼鼓巷,一直都是京城最為熱鬧的地方,這里靠近紫禁城的神武門,位于京城的中軸線,靠近鼓樓和鐘樓,而整個的京城,自明成祖朱棣將大明王朝的京城遷往北京之后,確立了京城的中軸線,京城的發(fā)展就是依照這條中軸線,逐步的往外擴展,位于北邊的城隍廟,還是后面才發(fā)展起來的。
“看樣子內閣對于整個的京城,還是很了解的,我知道,京城的外城,略微的有些蕭條,遠遠比不上內城,這前朝的京城,也遭遇到不少的波折,特別是李自成進入京城之后,強行的盤剝京城的財富,前朝的官吏,包括尋常的百姓,都遭受到了波及,那段時間,京城的躁動是很厲害的,百姓變得害怕,財富大量的流失,凡是能夠想到辦法的士大夫,都盡量的離開京城,到其他的地方去躲避。”
“不過大半年的時間,京城能夠恢復到這樣的程度,城隍廟一帶的商貿如此的興旺,這很不簡單了,接下來我們到羅鍋巷去看看,看看尋常的百姓是不是真正的穩(wěn)定下來,只要羅鍋巷也如同城隍廟一帶那么熱鬧,我就真的放心了。”
走了一里多路,囑托了曾永忠等人一些話之后,吳宗睿轉頭上了馬車,他的時間不多,城隍廟距離羅鍋巷還是有一定的路程,完全走過去沒有必要。
。。。
馬車在羅鍋巷的進口處停下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远安县|
牙克石市|
平谷区|
襄樊市|
多伦县|
南开区|
东安县|
社旗县|
霍州市|
普安县|
邵阳县|
全椒县|
汤阴县|
永仁县|
瑞昌市|
美姑县|
繁峙县|
广宁县|
沙雅县|
辽阳市|
齐河县|
屯昌县|
象州县|
汽车|
阿鲁科尔沁旗|
基隆市|
昔阳县|
三门县|
江阴市|
天台县|
互助|
甘洛县|
平顶山市|
茂名市|
灯塔市|
青铜峡市|
沅陵县|
桦甸市|
搜索|
班戈县|
常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