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九章 集思廣益-《謀明天下》
第(1/3)頁
盧軒、史可法、吳總坤、戴明杰、詹兆恒、陳思宇、崔云輝和龍建宏等人悉數都來到了京城,吳宗睿登基稱帝的時間定于崇禎十七年五月初八,這是曾永忠與眾人商議之后確定下來的,稟報吳宗睿得到了同意,這期間,曾永忠、洪承疇以及盧軒等人,不斷的上奏折,懇請吳宗睿登上皇帝之位。
有關新王朝的國號,吳宗睿親自確定為吳,至于說年號,吳宗睿本來準備決定采用公元紀年的做法,這樣做簡單便捷,不用因為每一個皇帝登基,就要絞盡腦汁的來考慮自身的年號,而且史書也便于記載。
穿越的吳宗睿知曉年號的爭論,他最終沒有提出公元紀年的建議,公元紀年的來歷是以基督紀元,也就是耶穌出生的日子,當初誕生的時候,就帶有濃厚的基督教的色彩,而且以公元紀年是1582年由羅馬教皇批準實施的,這不符合華夏民族的習慣,吳宗睿也沒有打算允許基督教和天主教進入華夏,他可以大規模的吸收西方的先進文化,且馬上運用到實際之中來提升國力,但華夏民族信奉的是儒家文化,儒家思想還是要繼續推行,且要隨著國力的提升,不斷的往外宣揚。
當然,如果有少部分的人一定要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吳宗睿也不會采取什么手段。
年號最終確定為昌瑞,吳宗睿登基稱帝的時刻,就要改崇禎十七年為昌瑞元年。
國號與年號都確定下來之后,接下來就是任用官吏的問題了。
這個問題,讓吳宗睿絞盡腦汁。
登萊新軍實際掌控的地方為北直隸、陜西、山西、河南、山東以及南直隸,當下登萊新軍的勢力還在逐漸開始深入到江西與浙江等地,四川與湖廣大部分的地方,為張獻忠掌控,至于說南方其他的地方,還是一團糟,頗有些各自為主的味道。
除開南直隸與山東,北方其余地方用赤地千里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常年的征伐,后金八旗軍的劫掠,讓中原地區人口銳減,百姓早就崩潰。
大亂之后的大治是必定的,而且天下尚沒有完全穩定下來,吳宗睿需要兩頭兼顧,一方面中原和南直隸等地必須保持穩定,一方面后金八旗軍與張獻忠等勢力是必須鏟除的。
這就意味著,吳宗睿必須要使用能人,使用能夠讓地方穩定且大力展的人才。
雖然吳宗睿要求曾永忠來考慮官員的任命和選拔問題,不過這么重要的事情,曾永忠是絕不會專斷的,再說了,這么多年過去,吳宗睿從當初一個有些瘋癲的生員,一躍成為大吳國的皇帝,已經展現出來一騎絕塵的能力和睿智,包括曾永忠在內的所有人,對于吳宗睿有著一種近乎愚忠的崇拜之情。
擺在吳宗睿面前的是朝廷構架的體制以及重要地方官員的任命問題。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明朝的內閣制度,清朝的軍機處等等,每一種朝廷官僚體制都有其優缺點,其中明朝的內閣制度與清朝的軍機處,將權力牢牢的集中在皇帝的手中。
應該說,如果認真的做事情,如果足夠的清醒,有著不一般的睿智,明朝與清朝的皇帝是非常辛苦的,他們需要決定天下大事,而且很多小的事情也要過問,幾乎每天都有一大堆的事情等著處理,將每一件事情都處理的井井有條,這個皇帝就非常厲害了。
吳宗睿就要做這樣的一個皇帝,這是他無法推辭的,也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個時代的讀書人,已經習慣了遵從皇權,不管他們如何的為自身謀求到利益,也不管他們如何的抗爭皇權,但骨子里面他們還是畏懼和擁護皇權的。
三十三歲的年紀,年富力強,思維敏捷,也正是做事情的時候,所以吳宗睿短時間之內,不可能改變朝廷的官僚體制,更不可能拋開以前的一切另起爐灶。
吳宗睿先確定的是內閣大臣的人選。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林县|
平乐县|
蓝田县|
普格县|
黄大仙区|
慈利县|
思南县|
平昌县|
班玛县|
崇文区|
普陀区|
花垣县|
博兴县|
隆回县|
钟山县|
三亚市|
鄂州市|
扶沟县|
建阳市|
莲花县|
凤山市|
武定县|
普洱|
巴楚县|
潢川县|
乾安县|
临漳县|
彝良县|
常山县|
额敏县|
高密市|
龙胜|
安徽省|
静宁县|
汉川市|
黔东|
福安市|
宝坻区|
灵山县|
石景山区|
普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