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一幕又一幕。 顧錦年看著這一切,內心受到極大的觸動。 接下來。 他看到有學子寒窗苦讀十年,高中狀元后,才得知母親早已病逝,甚至都已經下葬,而為了怕影響自己孩子科舉分心,死之前叮囑街坊鄰居,等科舉之后再行通知。 他看到有夫子,不收錢財,開辦私塾,教育孩童,啟蒙智慧,而后參加同窗升官喜宴,獲得一同前往外地為官的機會,最終選擇放棄,繼續教育孩童。 他看到有官員咳嗽出血,卻隱瞞病情,每日清晨而出,處理公務,深夜而歸,落筆成章,最終病逝于書桌前,永世長眠。 他更看到堂堂一國公主,為國家大義,遠嫁萬里之外。 他還看到,一國之君,國破山河之時,上吊自盡,留下遺書,承認一切過錯,望敵軍放過百姓。 也看到有窮酸讀書人,科舉不中,抄錄書籍,賺取碎銀,而后捐贈于其他苦難之人。 這一幕幕。 讓顧錦年仿佛明悟了什么。 可就在此時。 一切一切的畫面,全部消失。 取而代之便是黑暗。 無窮的黑暗。 萬古般的黑暗。 “顧錦年。” “你可知,方才所見,那一幕符合圣人之道。” 這一刻,蒼老的聲音響起。 是孔圣的聲音。 來自亙古。 隨著孔圣的提問,顧錦年不由沉默。 方才所看到的一幕幕,藏有圣人曾經的經歷嗎? 這一點,是他沒有想到的。 “你只有一次回答的機會。” “若你回答正確,你將明悟圣人之道。” “若你回答錯誤,你將與世隔絕,永遠被困在這里。” 孔圣的聲音再度響起。 形成一股無形的壓力。 回答正確,可明悟圣人之道。 回答錯誤,與世隔絕,永遠被困在這里。 這的確讓人深感壓力。 顧錦年深吸了一口氣。 閉上眼睛。 回憶著方才所有的一幕幕。 方才有足足一百多段故事。 尋出圣人經歷。 這的確有難度。 可當顧錦年回憶一遍后。 他緩緩睜開了眸子。 他的眼神,顯得格外平靜。 “回孔圣。” “學生認為。” “方才所見,皆符合圣人之道。” 這是顧錦年的回答。 “為何?” 孔圣的聲音再度響起,沒有告知顧錦年對與錯。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此為圣人之道。” 顧錦年開口,他明悟了這兩句話的核心,在這一刻,也明悟了心學之道。 知行合一,致良知。 王夫明知死路,卻為百姓而舍棄生命。 山火兇勐,卻焚不盡,人心中的善。 南越郡將士,以手為橋,撐起心中之善。 隴西郡夫子,以自身的性命,保護學生,守下心中的善。 面臨死亡,母親沒有畏懼,而是怕影響自己的孩子。 這是善。 窮酸的夫子,獲得機會,卻不為所動,依舊以教育孩童為主。 這是善。 所有的一切。 都是善。 或許這世間上也有不少的惡。 可顧錦年此時此刻,已經明悟善惡了。 “數個月前,我行走山川,我見到了人世間的惡。” “那一刻,我很好奇,天地之間,有這么多惡,我該如何去解決?” “我一個人的力量即便再強,也解決不了人世間一切的惡。” “可現在我明白了。” “惡,無法得到共鳴。” “善,卻可以感染世人。” “王夫之善,被救下來的百姓,心存善念,他雖然身死,可他的善,依舊還在。” “南越郡將士們的善,那一雙雙手,撐起的不僅僅是橋梁,而是每個人心中的善橋。” “隴西郡夫子保護的不是孩童,而是屬于他的善。” “一個人的善,就如同光芒一般,感染著每一個人。” “惡,只會讓人厭惡。” “所以,讀書人應當將善傳播。” “為天地立心。” 顧錦年的聲音響起,他將自己的感悟說出,告知孔圣。 當他的聲音落下。 一道道身影出現在他面前。 山字營將士,南越郡將士,隴西郡將士,夫子,婦人,公主,官吏,皇帝,各式各樣的人出現。 在這一刻。 他們的身上,彌漫著光芒,刺破這萬古的黑暗。 “顧錦年。” “你已大徹大悟。” “你心中的困惑,已經得到解開。” “這場歷練,來自于你的內心。” “你明悟善惡,可證圣道。” “天地將為你奏樂。” “日月為你鳴光。” “古今往來的圣賢,與你同行。” 此時。 孔圣的聲音響起,帶著笑意。 下一刻。 熾烈的光芒,將這黑暗徹底驅逐而去。 東荒。 大夏邊境。 山川之中。 轟! 一束熾烈恐怖的光芒,自顧錦年體內迸裂而出。 這光芒。 刺破萬古黑暗。 天地在這一刻,瞬間震動。 轟轟轟! 轟轟轟! 日月在這一刻,瘋狂顫抖。 一束束恐怖的光芒,在這一刻,照耀在顧錦年周邊。 下一刻,日月當空。 宇宙當中。 群星爆發億萬神光,跨越時間與空間,聚集群山內。 一股恐怖絕倫的氣息,也自這座山脈,瞬間席卷整個神洲大陸。 只一瞬間。 神洲大陸,瞬間沸騰。 最先沸騰的,是大夏王朝。 “有人成圣了?” “又有人成圣?” “是誰在成圣?” “顧錦年!顧錦年!一定是顧錦年!” 震撼的聲音響起,人們沒有想到,前段時間有人成圣,這才相隔多久,就有人再度成圣? 無數人好奇,是誰成圣,但很快,有人道出真相,說出唯一的可能性。 顧錦年。 整個大世,也只有顧錦年一人,有機會成圣。 大夏書院。 當圣人的氣息襲來,蘇文景的臉色瞬間變了。 “錦年成圣了。” “錦年當真成圣了。” 蘇文景大喜,他激動的攥緊拳頭,這段時間他一直擔憂顧錦年。 雖然相信顧錦年,可他還是害怕。 而今,他懸著的心,徹底落下來了。 很快,蘇文景深吸一口氣,他笑容盛烈,走到書院之外,而后運用圣人之道出聲。 “恭賀我徒大夏天命侯成圣。” 蘇文景的聲音響起。 他是故意的。 這些日子來,中洲文宮一直在抨擊顧錦年,而今他總算可以狠狠的打臉回去了。 不是說我徒兒品德不行? 不是說我徒兒學問偷竊? 不是說我徒兒是幕后黑手? 此番成圣,誰還敢多說一句? 一切謠言,不攻自破。 爽。 太他娘的爽了。 可隨著蘇文景出聲后,整個大夏京都,瞬間沸騰了。 皇宮內。 太子,文武百官,震撼的愣在原地,緊接著便是雀躍歡呼啊。 到最后,太子直接興奮的大吼。 “快擬圣旨,免除大夏王朝,糧稅一年,定今日為大夏圣慶,禮部速速安排。” 太子興奮到頭皮發麻,在這個節骨眼上,顧錦年成圣,這對大夏王朝來說,簡直是極好的事情啊。 天大的喜訊啊。 很快,秦王府也傳來爽朗的笑聲。 鎮國公府,在這一刻,更是府上上上下下歡呼雀躍,顧錦年的母親,更是喜極而泣。 不多時,大量人朝著鎮國公府趕來,帶著一車車的禮物,以最快速度趕來恭賀。 大夏王朝。 無數讀書人,無數儒者,則震撼無比。 人族連出兩位圣人,這是何等的盛世啊? “儒道大昌!” “儒道大昌啊!” 沸騰之聲響起,整個大夏王朝,一片沸騰。 匈奴國。 匈奴王怔怔地愣在原地,他身后的孔儒,更是傻愣無比。 顧錦年成圣,對他們而言,簡直是驚天噩耗啊。 他們再也不知道該說什么了。 扶羅王朝。 雙帝眼神驚愕,站在宮殿之外,望著這恐怖絕倫的天象,沉默不語。 “大夏王朝,連出兩位圣人。” “這.......” 他們無言,眼神震撼無比。 大金王朝。 大金帝王,面色灰敗,一切的雄心壯志,在這一刻,幾乎蕩然無存。 天下都在傳聞,顧錦年可能命不久矣。 而今。 卻沒有想到,顧錦年居然成圣了。 這簡直是兩級反轉啊。 “天佑大夏啊。” “朕,不甘啊。” 大金帝王咬著牙,不甘心啊。 中洲王朝。 中洲大帝再聽到蘇文景之聲后,有些沉默,可最終他一語不發,繼續靜靜看著書籍。 皇宮內。 鬼谷先生注視著大夏王朝,看著恐怖絕倫的天象,眼神當中也露出了忌憚之色。 第二位圣人。 這意義太不同了。 中洲文宮。 長云天傻愣地看著這一切。 他心中的高傲。 他心中的傲然。 在這一刻,徹底被顧錦年擊成粉碎。 顧錦年居然成圣了。 此時此刻,他腦海當中不由回憶當初自己與顧錦年說過的話。 再次見面,兩者將完全不是同一個層次。 眼下這句話成真了,只不過是自己跟不上顧錦年了。 “這不可能。” “他為何能成圣,他不是要死了嗎?” 長云天出聲,身軀發抖,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 可任憑他如何發怒,事實已經定了。 而與此同時。 普元山下。 上清道人臉色驚愕,他有些不敢相信,望向大夏王朝。 他深深的驚愕。 不知該說些什么。 “不是將死之人嗎?” “為何還能成圣?” “大夏,誕生兩位圣人,天命不是加持在我仙門嗎?” “為何我仙門,也才不過一位七境修士,還是衰敗至極的七境修士,顧錦年與蘇文景,雙雙成圣,這到底是為什么?” 上清道人呼吸起伏極大。 可就在此時,突兀之間,普元山突然暴動,光芒沖天,法陣受到了影響。 一時之間,上清道人立刻關注普元山。 他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普元山了。 而極北之地。 冰宮內。 大道府府主,望著大夏王朝的方向,沉默不語。 “顧錦年成圣。” “可以嘗試求和。” “一同合作。” 最終,他的聲音響起。 而大夏邊境。 無窮光芒映照此地。 萬古黑暗,被金色的光照耀。 天地之間,一團團祥云浮現,他的腳下,十萬里生出一朵朵金蓮。 一條條金龍,金鳳出現。 陣陣仙樂奏起。 天地為其奏樂。 日月為其正冠。 星辰綻放光芒。 山川之間,一朵朵鮮花綻放,仿佛在恭賀顧錦年成圣。 圣人的氣息。 彌漫世間一切。 一條大道出現在顧錦年面前。 這里的場景,映照整個神洲大陸。 所有人都可以看到。 金色的大道當中,出現一道又一道身影。 是古之圣賢。 他們面前滿是笑容,前來恭賀顧錦年成圣。 “古今圣賢,為其祝賀。” “時間長河,演化往來一切。” “顧錦年的成圣,比蘇文景強太多了啊。” 有人驚愕到不行,指著這畫面,如此說道。 “天地為其奏樂。” “日月為其正冠。” “群星為其閃耀。” “一切圣賢前來祝賀,怎樣的人,才能得到這樣的恩賜啊。” “說實話,我感覺這不像成圣,這像是證道天命啊。” 有半圣開口,癡癡呆呆。 “實話實說,天象還得看顧錦年,蘇文景成圣,都沒這么大的排場。” 人們苦笑,但這是實話。 的確,對比蘇文景的成圣景象,顧錦年成圣,簡直是太與眾不同了。 勝過古今往來一切。 只怕證道天命,也不過如此吧。 而光芒之下。 顧錦年閉上雙眼,他感悟著圣人之意。 他體內的天地圣印,也在這一刻消散不見。 取而代之,便是一道天命圣印,落在了顧錦年的眉心之中。 踏上圣境。 一切不懂的事情,在這一刻,恍然大悟。 天地的意思,讓他明悟諸多道理。 這一刻,他明白了前些日子,為何自己有如此大劫。 并非是因為自己所學是他人的。 而是因為,自己在最開始的時候,種下了【惡】意。 這是業障。 前去稷下學宮時,自己因【惡】所困,產生了巨大的困惑,不知道該如何解答。 而后,自己道出心學,得天地認可,故而成就半圣。 但因為自己心中的困惑,使得天地給予這道劫難。 困境。 便是最好的磨礪。 這一切,都是上蒼給予的磨礪,而并非是真的要自己死。 不明不解。 是無法成為圣人的,即便是成為圣人,也只是通過天地加持,而并非是自身的能力。 而今。 自己成圣,是因為明悟了善惡真諦。 也徹底明悟心學。 心學之道,因人而異,只要是善念的心學,都算明悟。 千人千面。 任何的學問,都不可能只有一種答桉。 適合自己,才是對的。 明悟一切。 顧錦年內心的枷鎖,也在這一刻,徹底解開。 “先賢的學問。” “在我身上。” “傳承,是儒道的根本。” “將前人們的學,弘揚傳世,這才是學問的根本。” “為往圣繼絕學。” 一切的一切。 顧錦年已經釋懷了。 這一刻。 他將追隨著自己曾經所言。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圣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僅此而已。 也就在此時。 金色大道當中,這些古之先賢們,拱手作禮,除去四位天命圣人。 其余皆然作禮。 “恭賀成圣。” 浩瀚之聲響起。 傳遍神洲大陸。 “學生顧錦年。” “多謝諸位先賢。” 顧錦年出聲,他朝著這些圣賢們行大禮。 而后。 顧錦年目光堅定,盤腿坐下,聲音洪亮,傳遞整個神洲大陸。 “吾為顧錦年,今日證圣人道,愿弘揚圣賢之學,傳道受業,為天下人解惑。” “三日后,于此地,傳道三月,無有國分,無有人分,不在乎妖魔,不在乎一切走獸精怪。” “求以善心,為蒼生而行,得以萬世太平。” 顧錦年洪亮之聲響起。 他出聲,愿在此講道三月,將自己對圣人之道的理解,傳播出去,將心學,傳遞出去。 讓陽明圣人的學問,在這個世界,開花結果。 隨著這道聲音響起。 天穹之上。 一束恐怖的光芒墜下,落在顧錦年面前,一塊蒲團出現在顧錦年座下,這是圣人蒲團,可令人隨意進入天人合一狀態。 亦是儒道九圣器之一。 這一刻。 天下沸騰。 幾乎無數人動身,趕往此地。 不到短短半個時辰。 已經聚集大量人在此,大部分是邊境之中的讀書人,還有一些百姓,以及一些將士。 他們前來,瞻仰顧錦年的圣輝。 而隨著他們出現,腳下自然而然出現蒲團,可增加悟性。 望著眾人,顧錦年 面容溫和。 使得眾人無有太大壓力。 而大夏王朝。 原本衰敗的真龍,也在這一刻,瘋狂暴漲身軀。 五千丈。 八千丈。 萬丈。 蛻變金龍。 三千丈。 五千丈。 七千丈。 從之前的五千丈金龍,到現在又添加了兩千丈身軀。 要知道蘇文景成圣,也不過是讓金龍增加了不到百丈,而顧錦年成圣,卻讓金龍增加兩千丈,雖然兩者相連,可這也證明一點。 顧錦年成圣,遠超蘇文景。 大夏邊境 顧錦年正在思考道理,等三日之后,他便開始闡道儒學。 只不過,有一件事情,顧錦年沒有忘記。 孔圣當初說過。 待自己成圣之后,需要喚他真靈。 這件事情,他沒有忘記,只不過顧錦年不打算現在喚他真靈,而是等闡道結束之后,再與孔圣相見。 隨著時間緩緩而過,一道道身影聚集此地。 群山當中,到處是人,可只要在顧錦年的圣韻范圍內,他們腳下都會出現蒲團,保持清醒,明悟智慧。 如此三日后。 整個大夏邊境,聚集數以千萬讀書人,來自各國,亦有妖魔,走獸精怪,全來聽顧錦年闡圣人大道。 也就在這一日。 普元山,再次發生異動。 --- --- --- 這章寫了三萬五千字,但其中一萬五千字被我刪了,中午寫完一萬,全部刪除,重新寫,然后下午寫了一萬五,又刪了五千字,一直到現在,寫完了這兩萬字。 各位讀者老爺們,我不知道這章大家能不能接受。 但七月并不是那種挨罵就裝死的,好的批判,我可以接受,但寫作有太多因素在里面。 有時候的確會為了趕稿子水文,可大部分時候七月還是保持著正常創作。 可不管如何,的確有水文,所以在這里向各位讀者老爺道歉,實在抱歉。 往后我會盡量更改這個問題。 而且還是說一句,如果七月當真想要水文恰錢,上本書就不會直接完本,強行水個一百萬字,真不是難事。 當然,錯了就是錯了,站直挨打就好。 給各位讀者老爺磕個頭道歉。 明天開始一章一萬字,但努力更新兩章,盡可能一直到十月初正常更新。 /90/90844/29726935.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