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東林郡與南越郡之事,的確可以讓百姓前去,但一年一結有些漫長,三月一結,臣認為妥當。” 李善開口,給予方案。 “三月一結,可賦稅下個月開始,按照預計計劃,不會太多,支撐一次是沒太大問題,往后該怎么辦?” 何言皺眉,他不太同意這個事情。 隴西郡,南越郡,東林郡,江中郡,稅收是交不上來的。 之前的江寧郡也是如此,目前還是免稅期間,能征到手的又有多少? 三個月一結,聽起來不錯,可最多只能結一個月,其他的銀子只能拖著,不可能把人騙過去,然后耍流氓吧? 要是非常時期,那也就算了。 現在大夏王朝蒸蒸日上,你這樣一搞,誰答應啊? “可以向商人借銀,暫時渡過難關,綠洲之事,這些商人自然也知曉大夏王朝未來之發展會是如此,若能在此時給予援手,朝廷也不會虧待他們。” 李善開口,如此說道。 而聽到向商人借銀這件事情,永盛大帝卻略微沉默,因為顧錦年也說過這樣的話。 這的確是一個好辦法。 但提到商人,刑部尚書的聲音不由響起。 “陛下,此次天災,臣聽聞大夏境內有諸多商會并沒有捐贈銀兩,陛下可知江南一帶,無數富商總共捐銀多少嗎?” 刑部尚書開口,望著永盛大帝。 不提商人還好,一提商人刑部尚書就忍不住開口了。 “捐銀多少?” 永盛大帝微微皺眉,同時將目光看向對方。 “那就要問何言何大人了。” 對方望著何言。 這回永盛大帝將目光看向何言,略微做好了一些心理準備。 感受到永盛大帝的目光,何言也只能低著頭,稍稍開口。 “共計,十三萬兩白銀。” 何言出聲。 十三萬兩白銀,這不算少。 但對于一個江南所有商會來說,這十三萬兩白銀,還真是打臉啊。 狠狠的給大夏王朝一個巴掌啊。 江南一帶,有多少商會可能沒人知道,但沒有一萬也有七千,整個江南一帶,人口數量就接近三萬萬人,畢竟江南是六個郡加起來的統稱。 最繁華的自然是江南郡了。 碩大一個江南郡,居然只給了十三萬兩白銀,就按照五千商會來說,差不多一家給二十六兩銀子。 “呵。” “聽聞江南一帶的富商,吃頓飯至少要有七十二道菜,不比朕差,一個商會出二十六兩銀子,比得過一頓飯錢嗎?” “厲害,當真是厲害啊。” 永盛大帝的目光有些冰冷了。 這還真是厲害。 很顯然,不是這些商人蠢,而是這些商人太聰明了,大夏天災發生,只怕他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如何面對內亂。 他們認為大夏王朝必然要亡國,所以銀子攥在手中,從而一點臉面都不給。 不然的話,正常而言,也不會犯這等錯事。 “那就下一道旨。” “何愛卿,讓大夏商會募捐也好,朝廷借銀也罷,總而言之,這件事情必須要解決。” “遷徙綠洲之事,由禮部,吏部,還有兵部,刑部一同處理,五洲內必須遷徙千萬人,于明年內完成。” 永盛大帝開口,下達了旨意。 同意他們說的方案,先主攻隴西郡,讓百姓去東林郡和南越郡幫忙,不說正兒八經解決事情,緩一緩災情都好。 其他的事情,其他再說。 “臣等領旨。” 眾臣紛紛開口,永盛大帝都確定了,他們也就沒什么好說的。 不過,就在此時,胡庸的聲音繼續響起。 “陛下。” “臣還有一事啟奏,此事與文景先生有關。” 胡庸開口,望著永盛大帝道。 “何事?” 永盛大帝詢問。 “陛下,大夏天災之時,有兩位大夏俊杰,取出族內圣人經文,挽救大夏蒼生,雖作用不大,但心意極誠,這二人吏部已經調查清楚,是大夏人士,土生土長,自幼跟隨大儒潛心讀書,如今二人請纓,想要入朝為官,但因身無功名,故而請示陛下。” 胡庸開口,道出這件事情來。 提到這件事情,永盛大帝大致想起這二人了。 “是李若渝和陸成言二人對吧?” 永盛大帝問道。 “回圣上,是。” 胡庸點了點頭。 提到這二人,永盛大帝倒是有些滿意。 “他們二人倒是不錯,大夏天災之時,雖最終是錦年挽救大夏蒼生,但他們二人也有赤子之心,更是取出兩卷圣書,這很不錯,值得表彰。” “胡愛卿何意?” 永盛大帝表贊了二人,因為的確沒得說,關鍵時刻,他們二人出手,雖然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兩卷圣人經文,再加上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這一點就很不錯。 所以賜官不是什么大事,但具體是什么職位,還是要商議一下。 “陛下。” “臣認為,二人皆是大儒,年紀輕輕,便有如此成就,當真極好,再者也有忠君報國之心,又為大夏王朝出過力,應當表率,官職的話,恰好戶部缺兩個員外郎,倒不如讓他去戶部任職?” 胡庸開口,讓二人前往戶部。 聽到這話,何言稍稍皺眉,但想了想又沉默了,因為戶部現在的確是多事之秋,來兩個大儒讀書人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并不拒絕,無非就是覺得員外郎這個品級有點大。 “員外郎嗎?” “準。” “再加封子爵,任職太常寺少卿,表率天下人。” 永盛大帝倒是舍得,員外郎是五品官,他直接再給二人加封子爵和太常寺少卿。 太常寺少卿可是正兒八經的四品官,子爵雖然是最小的爵位,可無論如何完成了階級反轉,至少是權貴了,而不是臣子那么簡單。 之所以這樣做,表率天下人是第一,但最重要的還是讓天下人知道,他永盛大帝不會一昧的只給顧錦年好處,也算是緩解一下議論。 不然這場大災結束后,好處都讓顧錦年一個人拿了,試問一下誰不嫉妒? 再者,這二人年紀輕輕便已經是大儒,有大本事,愿意入朝為官,無論帶著任何心思,都無所謂了。 擁有天子印記,永盛大帝還真不怕對方心懷不軌,想要殘害大夏王朝。 “陛下英明。” 胡庸立刻一拜,而群臣也跟著一拜。 “既無事,就退朝吧。” “李善,朕有事與你相談。” 解決完這件事情后,永盛大帝將目光看向李善,同時也讓眾臣離開。 聽到這話,不少人都不由心頭一震,單獨留下宰相,這當中意味著什么,他不清楚,但一定不會是什么好事。 如此,百官離開。 大殿當中,就只剩下永盛大帝與李善二人了。 殿下。 李善平靜無比。 而殿上。 永盛大帝,端坐龍椅。 他的目光平靜無比,他的氣息,也很平靜,整個大殿異樣的安靜,但這種安靜,卻讓人壓抑,也讓人感到害怕。 “你有沒有什么話,要與朕說?” 永盛大帝的聲音響起。 打破沉默。 大殿之下。 李善面無表情。 “臣,沒有。” 李善開口,這是他的回答。 聽到這話,永盛大帝不免站起身來,看著李善道。 “李善。” “你知道為何你能成為當今宰相嗎?” 永盛大帝出聲,望著李善。 “因陛下識人。” 李善開口,鎮定自若的回答。 “呵。” “你說的沒錯,朕識人,朕的確識人,當你出現的時候,朕就知道,你是誰的人。” “可朕沒有半點憤怒,朕讓你留在朝堂當中,朕認可你的才華,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只要有功,朕都會給你加官進爵,都會給建德不會給你的賞賜。” “一直到今日,朕本以為能改變你心中的成見,改變你心中的想法,卻沒想到的是,你還是你,你的心中,沒有朕,只有建德。” 永盛大帝開口,他直接說出自己內心的話。 李善是建德皇帝的眼線,這一點他知道,甚至很早的時候他就知道。 可那又如何?他不怕,他反而要讓李善上位,因為明面上的敵人,永遠比暗中的敵人威脅小。 殺了一個李善又能如何?明天來個王善,后天來個周善,架得住嗎? 與其讓對方培養一堆棋子,倒不如讓一個人上位,然后給予針對。 可隨著時間一點一點過去,永盛大帝發現自己最在乎的不是這個,而是證明,證明自己比建德好。 “陛下莫要聽信讒言,臣,從來都是為朝廷效力。” 后者淡淡回答,但沒有半點恐慌的樣子。 “朕知道,如若你不是為朝廷效力,你早就死了千百次了。” 看著對方的表情態度,永盛大帝緩緩出聲,隨后望著對方,直接開口。 “朕只想問你一句,若讓建德來統御這大夏江山,能有今日之輝煌嗎?” 永盛大帝開口。 他知道,讓李善去抹黑建德幾乎不可能,但他還是想要一個回答。 “回陛下,歷史沒有重來,也不存在假設。” 對方開口,如此回答道。 得到這個回答,永盛大帝沉默了。 大殿內,也無比的安靜。 “來人。” “大夏宰相李善,因救災期間,貪贓枉法,草菅人命,販賣軍機情報于敵國。” “夷九族。” 永盛大帝淡淡開口,他眼神當中閃過一絲冷意與殺機。 自己已經給李善這么多次機會了,結果對方到現在還是這樣,這讓他如何不怒? “臣,多謝陛下。” 李善開口,并沒有什么驚慌失措。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