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是真的笑了,他還真的很期待對方說出什么良策,結果沒想到,就這? 這也算是良策嗎? 聽著寧王嘲笑,后者沒有半點尷尬,反倒是淡淡開口。 “王爺所指之人,應當是當朝宰相李善吧?” “他已經廢掉了。” “自然對王爺沒用。” 他開口,言語當中帶著平靜,可這平靜其實意味著就是不屑。 聽得出對方的意思,寧王不由收斂笑容。 “宰相在你口中都顯得沒用,那你推舉幾人,憑什么就有用?” 寧王問道。 “回王爺。” “學生的幾個師弟,一來屬大道府,其背景王爺應當知曉大道府的恐怖。” “二來,有一位師弟,接近半圣,稷下學宮后,極有可能成當世半圣。” “三來,他們師承大儒,名門貴族,亦有驚世之才華,更是大夏之人,背景干凈,又有儒道世家保駕護航,朝中也有一些大人物會舉薦他們。” “王爺只需要在關鍵時刻,支持他們,那么即可在朝中扎穩根基。” “而且若他們入朝,可抑制顧錦年,也可處理多些事情,攪起大夏風云。” 陸云自信滿滿道。 言語之中,對自己那個幾個師弟,可謂是推崇到了極致。 “永盛皇帝,對顧錦年無比信任,而顧錦年又是儒道后世之圣,爾等拿什么與顧錦年斗?” 寧王皺眉,對方的計劃,他并不是很認可,但他說的幾個關鍵點,讓他很感興趣。 大道府,半圣,儒道世家,出身大夏,這些都很不錯,可這些并不能說動他。 聽著寧王的話。 陸云再度開口。 “王爺,朝堂當中,李善最大的錯誤,就是以不變應萬變。” “而且,自從顧錦年于小溪村寫下第一首詩后,大道府就一直在研究他,包括他往后做的每一件事情,我等都會去研究,也以他為假想敵。” “最終得出,顧錦年之所以能做這么多事,仿佛無人可擋,其原因在于顧錦年凍得借勢,永遠站在道理之上,所以想要擊敗顧錦年,只需要提前一步,占據道理,就可完美進攻。” “換句話來說,學生這幾位師弟,已經把顧錦年研究徹底。” “有十足信心,在朝堂上,壓制顧錦年。” 后者出聲,自信滿滿。 “壓制顧錦年?” “那有何用?” 寧王有些不明白,即便是壓制顧錦年,對他而言,有何意義? “王爺。” “倘若大夏天災過不去,王爺起兵起義,無須任何人幫助,亦可成大事。” “可若是大夏天災過去了,大夏王朝欣欣向榮,王爺有何計?” 后者出聲,也把話說的絕對。 大夏天災沒過去,你寧王想造反就造反,那是你寧王自己的事情,而且我也相信你能造反成功。 可要是過去了呢? 怎么辦? 大夏欣欣向榮,還有天地賜福,大夏王朝如飛龍騰起,似魚躍龍門,你寧王還想造反? 怎么反?沒民意,糧草沒別人多,將士沒別人多,你的敵人可是永盛大帝啊,一位馬上的皇帝,他可不是建德,懵懂無知。 “本王有何好處?” 寧王沉默一刻后,給予這個詢問,他知道對方說的一點沒錯,可是就讓自己這樣放棄,他不愿意。 “王爺,天命最多兩年就要降臨,那個時候,天地將會大變,王爺若是協助大道府,待天命降臨之后,大道府將給予全力,協助王爺成就霸業。” “此乃如意金丹,乃是大道府贈于王爺之禮,吞服之后,可延壽三十年。” 陸云語氣溫和,同時取出一個丹盒,這丹盒之中,躺著一枚金丹。 面對這樣的丹藥,寧王沒有太大波瀾變化。 “本王現在很好奇,你們為何要針對顧錦年?” “有為何一定要入大夏朝堂?” 寧王十分好奇,按理說大道府與顧錦年無冤無仇吧? 為何要找顧錦年麻煩? “我師弟,要以顧錦年為試練金,錘煉自身道理思想,尋出圣路,也爭奪顧錦年的天命。” “王爺,未來之天命,爭的不僅僅是天命印記,也爭的是個人氣運。” 陸云出聲道。 “若大夏天災就此過去,本王答應你。” 寧王開口,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多謝王爺。” “請王爺放心,相信大道府,是王爺最正確的選擇。” “學生告退。” 后者道謝一聲,隨后離開書房。 待陸云離開后。 侯君的聲音不由響起。 “王爺。” “您是如何覺得” 侯君開口,詢問寧王。 聽著侯君的詢問,寧王有些沉默。 片刻后,他給予回答。 “若天災之下,朝廷抵擋不住,本王再起兵也不晚。” “若朝廷擋住了這天災,他說的一點沒錯,無法造勢。” “靜觀其變,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寧王開口,這是他的想法。 “王爺英明。” 侯君也點了點頭,認可這番話。 如此。 一個時辰后。 一片山脈當中。 陸云的身影,出現在一座孤山上。 “告訴府主,寧王已同意計劃。” 陸云開口,語氣平靜道。 而此時,一道聲音也給予回應。 “遵命。” “師兄的縱橫之術,當真是高深莫測,三言兩語,使得寧王信任師兄。” 那聲音響起,帶著夸贊。 只是陸云沒有任何得意,反倒是平靜自若道。 “這不算什么,我還沒有用上大煽動神通,縱橫之術,為天下第一術也。” 陸云出聲,并沒有自得,似乎不覺得自己有多強。 后者不語,消失原地。 過了片刻,一道自言自語的聲音,也緩緩響起。 “蒼茫大地,龍蛇并起,天命大世,誰主沉浮。” 而與此同時。 南越郡內。 不好的事情,也在這一刻發生。 顧錦年以先天葵水旗控制水流。 原本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可突然之間,南越郡各地爆發洪災,冰雪融化,形成可怕的洪水。 事情發生的太突然,以至于洪災爆發半個時辰后,顧錦年這才知曉。 是有人前來傳信。 “侯爺。” “魏王殿下來報,南越郡各地發生突變,冰川融化,形成洪水,傷亡不少。” “請侯爺速速援助。” 洪亮之聲響起。 天穹上。 顧錦年剛剛恢復部分法力,再聽到這話后,神色不由一變。 唰。 幾乎是瞬間,顧錦年從天穹上飛了下來。 “怎么好端端發生這種事情?” “輿圖帶來了沒有?” 顧錦年有些皺眉道。 “侯爺,輿圖在此。” 后者將輿圖交給顧錦年,十六處洪災爆發地點全部在其中。 同時也開口解釋。 “這不清楚,大約半個時辰前,這些地方的冰雪直接融化,一點反應的時間都沒有,而且好幾處洪水已經匯合。” “影響極大,魏王已經加派十五萬將士,前去各地援助了。” 將士開口,顯得無比焦急。 得知此事,顧錦年不由深吸一口氣。 十六處地方突然爆發,肯定是有人在暗中搞鬼。 “都到了這個時候,還要繼續作亂嗎?” 顧錦年皺緊眉頭。 不過他沒有耽誤,將輿圖拿在手中,直接趕往洪災之地。 天穹上。 洪水猛如虎。 由上而下去觀望,這洪水恐怖無比,直接淹沒一地,不給任何一絲生還的機會。 而且這種洪水是冰雪融化而成,刺骨發寒,尋常百姓掉落其中,不需要十個呼吸,就會失去知覺,一點反抗能力都沒有。 哪怕是武者,也承受不住這樣的刺骨之寒。 “定。” 顧錦年操控葵水旗,直接將洪水控制出,但法力幾乎要被耗空。 這一處洪水,過于可怕。 定下洪水后,以葵水旗操控,劃分兩處,朝著一旁樹木田地灑去。 足足小半個時辰,第一處災情才被顧錦年控制下來。 僅這一處洪水,寬度至少千米,奔騰洶涌,無比可怕。 解決完一處災情后。 顧錦年馬不停蹄,直接奔赴第二災區。 期間顧錦年用靈晶補充自己損失的法力,也算是奢侈,但為了定住災情,也顧不得這么多了。 足足三個時辰。 十六處洪災,已經被顧錦年穩定五處。 還有十一處洪災,匯聚在了一起,形成了四股極其恐怖的災地。 萬幸的是,百姓早就有所預料,也加上做了一些防范準備,讓顧錦年有時間去處理。 否則的話,洪水若是一路向下,其速度之快,令人絕望。 十五萬將士,已經在百里外,抵抗洪災。 顧錦年只能先從源頭上去解決。 他竭盡全力,不惜靈晶成本,外加上葵水旗的幫助之下,以最快速度疏通水道,改變洪水分支。 洪災最恐怖的地方是疊加,席卷的東西越多,面積范圍越大,帶來的沖擊力也會越強。 想要一口氣解決四處洪災是不可能的事情,顧錦年的想法也很直接,左右兩旁的水流,全部引到中間范圍。 讓四股洪流匯聚在一起,然后一口氣解決。 這樣做固然有些危險,但只有這樣做,才能減少傷亡。 如此,一個時辰后。 兩旁洪流逐漸匯聚,形成一股恐怖的景象,朝著下河流奔騰而去。 隨后顧錦年駕馭仙王玉輦,直接朝著下河流趕去。 好在有葵水旗。 若無葵水旗的話,這南越郡之災,的確難以控制。 天災人禍之中。 火災與洪災是顧錦年最不想面對的。 非凡力智慧可解。 一路向下。 洪流匯聚成一股,雖有減少災情,但依舊有不少百姓受災。 顧錦年更是看到,有一處橋梁斷裂,一批批將士踏進冰河之中,硬生生將破碎的橋梁撐起,使得百姓快速逃亡。 冰河之下,將士們一個個冷到渾身發顫,臉色鐵青,而且深水之地,更是四五人在下輪番替換。 這是多大的毅力。 也是多大的信仰才會這樣做。 有人在冰冷的河流之中永遠閉上眼睛。 也有人不顧傷痛,為百姓撐起求生之路。 一路逃竄的百姓,望著這一幕,他們忍不住哭泣,傷痛無比。 再往下。 有部分洪流分支,將一些百姓直接席卷而走,連頭都沒有抬上來,就淹沒在洪流之中了。 顧錦年想要去營救,可已經來不及了。 岸上,有將士系著鐵索,一個又一個去營救水流中的百姓。 到處都是災難。 但到處都有大夏將士。 顧錦年沒有遲疑,他并非是見死不救,而是趕緊抵達水壩地,如若水壩地被毀,那事情就真的麻煩了。 兩刻鐘后。 顧錦年抵達水壩地,魏王也在此鎮守,見到顧錦年后,魏王立刻出聲。 “錦年。” “怎么說?” 魏王上前詢問,十六處洪災發生后,他第一時間率領大部隊趕往下水壩,洪水源頭在上,距離這里差不多有接近百里之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