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夏王朝。 永盛十三年,六月二十五。 接近七月份的時間段,大夏王朝顯得十分熾熱,再等一個月,只怕天氣會更熱。 而差不多七月份,基本上也要考慮收麥的事情。 然而,對于江中郡來說,自從種下大夏龍穗后,所有百姓每天所關心的事情,就是耕地的稻穗。 江中郡良田內。 赤紅色的稻穗,足足有半個人那么高,與普通稻穗不一樣,通體赤紅,而且摸起來還有一點熱感。 對于稻穗的變化,百姓們沒有半點驚訝,畢竟這是大夏龍穗,皇室特供的東西,長成這個樣子,應當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畢竟都皇室特供了,要是跟尋常大米一樣,誰信啊? 百姓們整天聚集在良田外,僅僅只是一個月的時間,這些稻穗已經茁壯成長,稻谷更是透著一種淡紅。 看起來成熟了。 一個月的時間,就能成熟,這是極其不可思議的事情,整個江中郡百姓上上下下都無比震撼。 但到底有沒有成熟,還是要等官府宣布。 軍中大營內。 一鍋熱氣騰騰的米飯被端了進來,米飯呈現紅色,顆顆飽滿,這是收割來的大夏龍米。 江中郡地下有神物,可以催熟這些大夏稻穗,最快速度一個月就可以催熟。 只不過,顧錦年心里清楚,最佳收割時間還是三到四個月,三個月為上品,四個月就是完美。 一個月生長出來的龍穗,效果如何,顧錦年要試一試。 只要大差不差,他便讓全城百姓收麥,以供江中郡百姓自給。 山河錦繡圖內的大夏龍米已經被吃光了,這還是多虧顧錦年有所準備,用靈晶催熟,但這樣消耗之下,說實話難頂。 如果可以收割的話,那真就是一件大好事,可以緩解巨大的壓力。 紅色大夏龍米出現,軍中大營內,顧錦年,顧老爺子,顧寧涯,李基,方敬成,包括數十位將士全部在內。 米飯到來,一人盛了一碗,也沒有多說什么,眾人開始品嘗。 顧錦年吃了兩口,米粒飽滿,香軟可口,而且還有一點辣味,不算很重的辣味,而是一種香辣混合的感覺。 就好像將一些剩菜湯倒入米飯當中的味道,使得原本無味的米飯,變得極其可口。 “恩,好吃,好吃。” “這米飯真香啊。” “好吃的很啊。” 一時之間,軍營眾人紛紛開口,連老爺子都不由稱贊一聲美味。 顧錦年也不由驚訝,這味道比大夏龍米好吃多了,大夏龍米是香,外加上口感很不錯,十分有嚼勁,而江中郡收割上來的龍米。 香辣可口,香占第一,辣只是起到開胃的作用,口感很軟,這應該跟種植時間有關系,很適合孩童老人吃。 顧錦年感應著這江中龍米的能量。 相比較之下,的確不如大夏龍米能量多,只有三分之一,但有一個好處,能量溫和,如同一道熱泉,在自己體內流動。 極其適合孩童老人,有不同的價值,很不錯。 大夏龍米固然好,可對一些身體薄弱,亦或者孩童還有老人來說,還是有些藥效果強。 不是不能吃,而是吸收的能量會有一定影響,老人吃了以后,雖然精神奕奕,可這并不是一件好事,需要溫和去調理,這樣才能做到延年益壽。 而今,這個江中龍米剛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很不錯,相當不錯。 “方先生,立刻通知下去,可以收麥了。” “再去把各地族老請來江府城,本侯有些事情交代。” 顧錦年出聲,下達這個命令。 “遵命!” 聽到這話,方敬成長長吐了口氣,如今整個江中郡百姓都在等豐收,雖然一個月豐收有些不可思議,但人都是有期望的。 稻穗成長的太好了,百姓們一個個望眼欲穿,可若沒有顧錦年的命令,他們也不能強行收割,萬一出了什么事情,沒有人能擔當。 可現在顧錦年開了口,這對江中郡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喜事。 “李基,你也跟過去,告知百姓,這次豐收糧食,各家各戶留下半年余糧,除此之外,大夏王朝以十兩銀子一石全部買下。” 顧錦年出聲,讓給李基也跟著過去,后者自然明白這是什么意思,擺明了就是讓自己露個臉,獲取百姓民意。 一時之間,李基大喜,對顧錦年更加的尊重。 兩人離開。 顧老爺子卻不由出聲道。 “要是我大夏百姓,能天天吃這種龍米,其他不說,二十年后,我大夏將士,在體魄上絕對不會弱于匈奴騎兵。” 顧老爺子幾乎是一瞬間便能明悟,這江中龍米能帶來什么好處。 “國公,這米要是能源源不斷的給咱們軍隊,別的不說,最多十年,咱們軍中將士人人皆可入二境。” “是啊,這米我吃完以后,體內有一股熱浪,等同于勤練一天武學一般,咱們軍中武夫,一境每日消耗食物至少兩斤,其中半斤還得是肉類,這米吃個半斤左右,一整天都不用吃東西了,屬下甚至感覺,都不需要操練武道,體魄都能變強。” “操練還是要操練,軍中將士若是配合這種龍米,操練一番,效果會更好。” 眾將士紛紛開口,他們吃了這龍米后,第一時間也能感覺到這龍米的好處。 “恩。” “往后會安排的。” 顧錦年點了點頭,只不過沒有多說什么。 只是此話一說,鎮國公瞬間明白顧錦年的意思,他喝了口茶,望著顧錦年道。 “錦年,這些叔叔都是當年跟著你爺爺我出生入死的,你無需防備他們,有什么直接說就好,你說的越清楚,他們就越能明白這米的價值。” 老爺子一眼就看得出來,顧錦年點到為止的說話方式,明顯就是不想說太多。 但這幫人效忠于他,外加上江中郡以后就是要讓這批人鎮守,如果他們不知道這大夏龍米到底價值幾何,免不了粗心大意。 聽到老爺子這么說。 顧錦年點了點頭,他站起身來,朝著諸位將士作禮。 “各位叔叔,方才是侄兒有些防備了,此事事關重大,也是無奈之舉,還望各位叔叔不要置侄兒的氣。” 顧錦年起身,先是道歉,這樣的行為,讓眾將士心中滿是好感。 “錦年客氣了。” “哎,謹慎一點是好事,兵不厭詐,不愧是大夏第一侯爺。” “我們都是粗漢子,不會放在心上的。” 幾人紛紛站起身來,朝著顧錦年回禮。 顧錦年不僅僅是鎮國公孫子,如今還是大夏第一侯爺,自然要尊重一二。 而且顧錦年謙虛有禮,他們又豈能不悅? “諸位叔叔,既然這樣侄兒就把話說明吧。” 顧錦年點了點頭,隨后開口。 “江中郡目前所有土地,包括一些荒廢之地,已經被侄兒利用起來了,再加上填充等等,侄兒的計劃是四萬萬畝地。” “侄兒的想法也很簡單,五千萬畝地,永瀨唯種植這種一個月生長一次的糧米,剛才諸位叔叔也嘗過了,這種米口感就不說。” “最主要的是效果,適合孩童和老年人,但這些并不是真正的大夏龍米。” “真正的大夏龍米,若不出意外,至少效果翻三倍以上,具體如何侄兒不好說,三倍是基礎。” “三萬萬又五千萬畝地,種植出來的糧食,一次便是十七萬萬石左右。” “而今,侄兒也要推行新政,攤丁入畝,從今往后,不按照人頭收稅,必須要按照田地收稅,一畝地收多少稅,統一標準。” “而且無論士農工商,一概收取,十取一法,當地縣衙收取一成,用于縣衙基礎發展維生建設。” “十七萬萬石糧食,一年三次,共計五十一萬萬石糧食,扣除一切之費用成本,可控制在四十萬萬石糧食,十取一也,便是四萬萬石糧食。” “侄兒的想法倒也簡單,糧食進食大,一人一天半斤糧食左右,軍中戰馬兵器等等物資消耗,平攤一人五斤有余。” “每年撥三分之一糧草至兵部,擴軍至千萬人之上,為大夏之未來而準備,不知諸位叔叔可明白侄兒之意?” 顧錦年把話說到這個份上,眾人豈能不知? 而在場所有將士,在這一刻是徹底震撼了。 他們腦袋有些算不過來,可簡單換算一下,也知道這是一筆多恐怖的軍餉啊。 如今大夏王朝有精兵將士四百萬,說實話大夏王朝一半的國稅收入全部被兵部吃光了。 拋開一些其他問題,兵部其實還是窮,所謂窮文富武,軍隊就是一個無底洞,你砸多少銀子都可以。 畢竟你砸的越多,將士們的實力就越強,吃喝上最為重要,還有戰馬,甲胄,兵器,等等一系列的東西。 砸的錢越多,將士戰斗力就越強,這個道理誰都明白,只不過有多少王朝能砸? 不是舍得不舍得,而是有沒有銀子砸啊。 現在顧錦年這番話說完,誰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壯大兵部? 這可不是小事一件啊。 說實話,武將集團都明白,大夏唯一一次能開戰的機會就是收復十二城,可這十二城已經被顧錦年收復回來了。 那么武將基本上就沒有太大作用了,基本上保持一定的武力值就好,有鎮壓內亂的能力就行。 往后就是士大夫的天下,可顧錦年這番話說完,眾人明白,這大夏龍米,可以讓大夏進一步發展。 踏平匈奴國! 如果是這樣的話,武將的地位那就不會變低了,最起碼這五六十年別想太低。 “侯爺的意思是說,這大夏龍米可讓我朝,踏平匈奴國?” 有將士出聲,實在是忍不住,如此詢問道。 “莫說踏平匈奴,如若諸位將軍能夠守好江中郡,只需要十年時間,連扶羅王朝都能拿下。” “假以時日,統一東荒也不是不可能之事,諸位叔叔可以仔細想想,一個江中郡,一年生產之糧,便可達到五十萬萬石糧食。” “就先不說百姓每日能吃多少,就算吃的多,也不是壞事,吃這種糧食,體魄還有多強?” “而且這只是一個江中郡,若是整個大夏王朝都種植大夏龍米,有沒有機會一統東荒?” 顧錦年說到這里也不多說了,讓他們自己去想。 的確話都這樣說了,在場眾人豈能不明白? 一時之間,這些將士一個個不由呼吸急促,他們眼鏡都直了。 一統東荒,對他們來說也算是大喜事啊。 一來,朝廷打仗,開疆拓土,必然需要武將對不對?一旦需要武將,那武將地位就不會下降。 二來,就不說一統東荒這么虛的事情,哪怕是拿下匈奴國都不是小事啊。 匈奴國有十多個部落,這代表著如果大夏王朝當真踏平匈奴國,這十多個部落代表一位位侯位。 將士,應當戰場立功,否則晉升太難了。 顧錦年的話,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啊。 他們現在雖然不算年輕,但在兵部還算是年輕,一個個也就是四十歲出頭,即便再等個十年二十年,反而更加吃香。 如果有朝一日,大夏王朝進攻匈奴國的話,對于他們而言,那簡直就是大喜事。 誰要是攻破一個部落,誰就能以這個部落的名字封侯,這是朝廷的規矩。 而這大夏龍米是誰折騰出來的? 是顧錦年折騰出來的啊,顧錦年的爺爺是誰?鎮國公啊。 而他們是鎮國公手下的將。 說難聽點,當真有封侯的機會,鎮國公是給其他將士還是給自己人? 用腳指頭都能想到。 所以,他們呼吸急促,一個個真的激動起來了。 “侯爺,只要我們把這江中郡守好了,真的能開戰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