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林著明沒有偷聽的習慣,更何況自己還要去鬼市,卻是更快走了去。 不過還是注意到了這個土地廟,既然有土地廟,那些小鬼又是怎么進村的呢? 又想起小鬼說的城隍也不是什么體面干凈人來。 一出了村土地廟的范圍,一股更陰寒,更寂寥的氛圍展現出來。 大片大片的田野,既空曠,又黑暗,給人空間上的模糊,和一種從心靈中展現的孤立感。 但總是要越過一片田野到那真正的“銅井”中去。 銅井鎮本來是軍鎮,駐守的武官高至二品,只因此處有銅礦,是前朝鑄造錢幣的“爐子”之一。 所謂“寶泉局”是也。 南京寶泉局配合京師的共同行使鑄幣之職,其地位還高于隸屬于工部的寶源局。 滿朝入關之后,南京寶泉局廢之不用,只在四九城設寶泉局鑄幣。 銅井鎮自宋便開采銅料,到今已經有許多廢棄銅礦坑,此前有不少百姓到此廢棄礦坑撿“銅礦石”,久而久之,竟然發展成了鬼市。 走了約莫一個鐘頭,終于見著了幾叢“鬼火”,走近來看,才會發現,原來是這些人手上拿著走馬燈,遠處所見,便看不見人,只有黑影攢動。 如此,人也跟著鬼一樣。 林著明感應此處風水:倒像是一個聚寶盆,可惜寶盆之寶已經所剩無幾,甚至還有幾條裂縫,幾個洞,留下千瘡百孔的礦坑,就算如此,也依然能納八方財氣,難怪可以形成一處鬼市。 上有陵石者,下有鉛錫赤銅。 林著明看著腳下大量大理石花崗巖的殘碎,不禁想著自己學到的風水知識,果然有用。 唐代楊筠松的《撼龍經》“尋龍十萬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廉貞已具貪狼內,更述此篇為詳載。” 此間尋龍點穴,找五金礦脈,也多與風水尋龍有關。 南京具有龍脈,錢庸皇帝下江南之時,路過此地,便說過“此地可牧龍。” 南京城為數朝都城,有如此寶地卻是不奇怪。 林著明順著礦坑小路往下,果然看著許多人在那里擺攤。 有擺著帶土腥味氣息的各種冥器,也有剛剛從死人身上拔下來的各種衣服首飾。 或者身邊兩個籠子,籠子中放著的竟然是熟睡的小孩,只是暗夜之中辨認不清男孩女孩。 人販子會在女孩那里粘一個假的,加上小孩屎尿多,那里臟兮兮的,買的人只能看不給摸,如此黑乎乎情況下,只怕也難辨認真假。 想買兒子的,帶回去再檢查一番,發現是個女兒,回去理論,人已經不見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