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安晴市不是鹽池和淮川一樣的一線城市,這里的生活節奏偏慢,本地沒有什么支柱產業,年輕人就都跑去外邊打工,人口外流。 這就導致安晴市的人口結構相當不健康,60歲以上的老人占了近1/3,還有很多留守兒童, 說是一個老弱幼孺聚集的城市絲毫不為過。 沒有年輕人的城市就沒有活錢,城里的公共設施也疏于維護,像是淮山梅園,就已經很久沒有翻新過了。 磚縫里長著淺淺的綠草,花圃里的花依舊打理得很好,只是花圃本身有些殘破, 掉了磚也沒人補上, 一片荒涼景象。 安魂曲事件初發時正是幾天前的清晨, 有老人在梅園里晨練,江恨雪剛進來就能看見昏睡倒在地上的人,其中大多數人的生命體征已經很微弱了,還有幾個已經斷氣。 昨天晚上下了一場雨,老人的身體本就羸弱,加上淮州偏冷的氣候,這些老人躺在公園里被雨淋濕之后都患上了重感冒,在睡夢中奄奄一息,有些則是已經死了。 江恨雪越過老人們晨練的空地,往梅園更深處走去。 耳邊的琴聲越來越響了,已經無法被自己的腳步聲蓋住,江恨雪緩步向前,手中的指鬼針仍是指向前方,那是一塊花壇。 圓盤狀的花壇中央本來立著一座紀念碑,后來因為地質原因碑塌了,也一直沒有修繕,直到天主教的神父提議可以由教會出錢把殘碑推到換成耶穌受難像。 市里覺得公園里立一塊死人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雕像不太雅觀, 但是天主教給得實在太多了。尤其是對安晴市而言。 于是這塊十字架就在花壇中央立了起來,常有牧師領著唱詩班來淮山梅園里的耶穌受難像下邊上音樂課。 是上音樂課, 不是唱詩,因為淮山梅園是公共場合禁止宗教活動,于是教會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打著免費美術音樂教育的幌子潛移默化地在留守兒童心里種下信仰的種子。 江恨雪在一棵老梅樹跟前停下腳步,細嫩的手掌扶著粗糙的樹干,向花壇前張望。 半吊子唱詩班的成員清一色穿著寬大的白袍,年齡有大有小,都是些未成年的孩子。 一個個披著白袍的幼小身影躺倒在花壇前,神情安詳,都處在熟睡之中。 和之前那些晨練中倒下的老人一樣,這些孩子的臉色也呈現一種病態的紅潤,是被雨水淋濕之后重感冒發燒了。 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神情悲憫,乳白色的石雕視線低垂,溫和地注視著躺倒在地上的孩子們,似乎在等待他們唱完那天清晨未完的歌。 耳邊的琴聲越發清晰,手中指鬼針沒有絲毫顫動,筆直地指向花壇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