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老板,今天早上,渾水集團發了一份報告,是關于東風集團的!”周瑩瑩拿著一份厚厚的資料走進了陳長安的辦公室。 陳長安坐在辦公椅上,單手按著太陽穴,沉聲說道:“他們的心還真挺急的,這么快就開始動手了!” “報告內容你看了么?” “我粗略地看了一下,共有97頁,大體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東風的財報造假,去年下半年東風財報毛利率是60%左右,而渾水的估計是20%—30%左右,另外是關于東風交稅問題,以及質疑東風部分產業是屬于國企!” “他門還在報告中詳細闡明獲取信息方式,以加強內容的可信度!” 這份報告中,從偽裝投資者,到混入東風的工作人員中,以及通過各種手段獲得的財務數據和對比表,都羅列得十分清晰。 甚至東風cfo在采訪中的對話,和其他“花邊”新聞,也都收羅詳盡。 而且還用了認知上的慣性,引導股民。 畢竟,大部分上市的華國公司,都曾經存在過為了上市,而使用的不太上得了臺面的手段,這已經成為眾人的固有印象了。 “東風那邊什么反應?”陳長安問道。 “開盤后,股價從22美元跌到了10美元,市值至少蒸發了60%,這個打擊,對東風來說,算得上是致命打擊了!”周瑩瑩回答道。 一個公司上市以后,它的業務體系和資本體系盡管有比較密切的關聯,但在整個運營方面實際上是分開的。 也就是說,資本市場往往會因為公司的某個消息,不管這個消息是真的還是假的,只要有風吹草動,股價就會產生劇烈的波動,而業務本身卻是循著正常的邏輯往前發展的。 當然,如果業務本身出了重大問題,一定會對股價造成重大影響。 渾水公司對東風發起攻擊,不是因為東風集團業務出了問題,而是它編造了一份所謂的報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