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傳統老手藝-《我有一個寶葫蘆!》
第(2/3)頁
其實前幾年在鎮中心也規劃出了一塊新步行街,那里也有很多賣衣服的,不過那邊賣得稍微貴一點,而且還不讓人講價,所以去逛的大多數是年輕人,上了年紀的人一般還是喜歡在這條老步行街買衣服。
張浩也沒想著非要帶老媽和阿奶去買那些不知道真假的名牌衣服,畢竟在農村下地澆糞、喂豬喂雞等臟活累活每天都少不了,就算你穿的再好再貴也防不住田間地頭生長的那些鉤鉤刺刺。
走走停停,貨比三家,老媽幫阿奶選了兩件長袖襯衫,還給老爸也買了一條西褲,都是夏天穿起來比較涼爽的衣服,加起來總共才花了不到150塊錢。
當然,這些店鋪老板剛開始喊的價格就沒有一件是低于200塊的,如果換成是碰到不講價的年輕人,那老板也只能含淚血賺了,反而像老媽這樣唇槍舌劍的跟老板討價還價幾十分鐘的,才是正常顧客該有的表現。
“浩仔,你要不要也買一件?”張秀蘭心滿意足地以37塊錢的價格給自己也買了一件短袖后,對一路搶著付賬的兒子問道,看起來似乎有些殺價殺上癮了。
“我再看看吧,有中意的就買。”張浩難得陪老媽和阿奶逛一次街,自己買不買衣服都無所謂。
“那行,我們再往前走一會。”
沒走幾步,老媽又帶頭拐進了一家老裁縫店,這家對比其他服裝店稍有不同,因為它賣的是當地山民以前經常穿的棉麻藍衫,一種已經快被人遺忘的傳統服飾。
店面只有十多平米,布置古樸,展示出來的成品衣服也比較少,更多的還是藍色、黑色等各種顏色的布料,店內正有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師傅專心致志的在裁衣臺前操作著,根本沒注意到祖孫三人的到來。
只見老裁縫從一個小盒子里取出一片藍色的裁衣劃粉,右手捏緊,然后沿著左手的直尺慢慢地畫線。衣服模樣出現后,再左手輕輕按在布料上,右手抓著剪刀輕輕沿著線剪開……
在這條喧鬧年久的街巷中,老人的一舉一動都充滿了韻味,給人一種寧靜祥和的感覺,仿佛置身于舊時光中。
祖孫三人都沒有出聲打擾老人,而是靜靜地參觀著店內展示的成品服飾,有上衣、褲子,用來擋風遮日的冬頭帕、用以蔽胸腹的圍裙。
甚至還有幾頂虎頭虎腦的童帽,張浩昨天翻箱倒柜的時候還看見自己小時候戴過,鑲著各種銀飾的童帽呢,聽說就是出自眼前這位老人之手的。
上衣和褲子大多都是寬大的袖子,寬大的褲襠,一水的藍色,給人的感覺踏實、沉靜,且藍衫的布料大多選擇的是棉麻,摸起來沒有綢那么柔軟,但結實耐用。
改革開放以前,長樂縣的男女老少都穿這種叫“藍衫”的服飾,也叫“長衫”或“士林衫”。之所以稱藍衫,是因為布料的顏色大都為藍色和黑色,布料則主要有苧布、葛布、棉布和絲綢這幾種。
這也與當地的氣候有關,這邊適合苧麻、葛、藍靛等經濟作物的生長,而棉花、蠶桑的產量則較低,因而山民們就地取材,然后經過特殊的藍染工藝,最終制作出了這種藍衫。
“新作藍衫緄雙襟,步步連來愛鉤針;
步步鉤針妹刺個,著在胸前掛在心。”
一首老山歌,便唱出了此藍衫的模樣,樸素,簡單。
“夫泱泱華夏,行走千年總稱客;煌煌寰宇,旅居異邦是為家。”作為從中原遷移而來的一支民系,當地山民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帶有明顯中原文化的影子,這種藍衫也不例外。
承襲了中原古風漢服的特點,并與當地土著文化相互交融,經過充分的傳承、發展,創造出了簡潔大方、舒適耐磨的藍衫服飾。
店內展示的這些藍衫,開襟形式與漢服最典型的是“交領右衽”有很多相似之處,主要有“大襟”“琵琶襟”“對襟”三種。
所謂“大襟”是衣襟彎曲向右開口一直延伸至右腋下,然后順著肋邊與小襟重疊扣合,是早年漢族婦女服裝的主要開襟形式。
“對襟”就像古建筑的大門,兩扇對開的形式,通常為一般男性的外衣或大褂的開襟樣式。以前老爺子在世的時候經常要么就是一襲或藍或黑的長袍打扮,要么就是穿這種對襟短衫,麻衣麻褲,黑布鞋,背著背簍就進山采藥去了。
最后的“琵琶襟”則大多用于背心類的服裝或者冬裝,男、女、老、幼均有穿著。
對襟衫、袍褂、大襟衫、大襠褲等藍衫都是當地山民的常服,居家休閑時穿它,赴親戚朋友家做客也穿它,外出到公共場合也這樣穿著。
一到圩日更是能看到的所有山民都穿戴形制樣式差不多的服飾,從四面八方,翻山越嶺來赴圩的盛況。
可惜,正如其他老手藝活一樣,如今會制作這種傳統藍衫服飾的手藝人也越來越少了,穿的人更是寥寥無幾,大多都是用做傳統演藝節目表演來展示。
在當地只有一些七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才會穿一下,阿奶就有兩身這樣的衣服,平時在家也經常穿,已經很久沒置辦過新的了。
阿奶喜歡穿這種衣服,張秀蘭自然要趁現在給老人定制一身新衣服了。
或許是彎腰太久累了,老裁縫終于停下手中的活計,直起身想休息一下時,這才發現在店內的祖孫三人。
看見阿奶后明顯愣了一下,隨即高興地迎了出來。
“喲,桃花老妹,難得你來一次鎮上啊,怎么不早點叫我啊。”
“快坐,快坐。”
阿奶笑了笑說道:“這不是看袁老哥在干活,不想打擾你嗎。”
阿奶的本名就叫張桃花,明年就八十了,不過眼前這位姓袁的老裁縫都八十五往上了,叫阿奶一聲老妹也合理。而且老爺子生前與這位老裁縫來往很多,自然也就認識張浩一家子了。
“叔公!”老裁縫跟自己爺爺同輩,張浩喊一聲叔公也沒錯。
“你就是世賢兄的孫子吧,好多年沒見你,都快認不出來了。”袁老裁縫拍著張浩的肩膀,很是感慨的說道:“記得你爺爺第一次帶你來赴圩的時候,你還在穿開襠褲呢,沒想到現在都變成大小伙子了。”
這話說得張浩都不知道怎么接了,只好訕笑了幾聲。
老裁縫似乎也反應過來,現在提起故去的張浩爺爺多少有些不合適,于是招呼著祖孫三人坐下后,便轉移話題,寒暄道:“老妹,看你面色,身體還應該算硬朗吧,你都好幾年沒來過鎮上了。”
“現在身體好多了,這不今天就來赴圩湊湊熱鬧吧。”
“應該的,到處走走對身體也好處。”
閑聊了幾句,老裁縫便主動說道:“你今天是來做衣服的吧,正好我手中沒多少活,先給你量一下尺寸,估計三四天就能做出來了。”
然后就起身拿出皮尺給阿奶量著尺寸,一邊還唏噓的說道:“唉…以前還有一些人找我做衣服的,一天做二三十件都是有的,現在都沒有幾個人會來這里定制衣服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秀山|
淮安市|
志丹县|
田东县|
江达县|
班玛县|
当雄县|
大足县|
潞城市|
介休市|
邯郸县|
玛多县|
遂川县|
金湖县|
永仁县|
台山市|
扬中市|
志丹县|
大石桥市|
宜兰县|
新乡县|
文安县|
广东省|
综艺|
南投市|
井陉县|
龙海市|
梁平县|
临夏县|
山阴县|
深泽县|
静海县|
巴彦县|
鄂伦春自治旗|
循化|
武城县|
乐东|
威宁|
岐山县|
唐山市|
高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