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四方的奔赴-《我有一個寶葫蘆!》
第(2/3)頁
總之,五花八門的店鋪毗鄰相接,令人眼花繚亂。
而圩日的買賣又因圩大物博而自然分行。圩內貿易,約定俗成,分門別類,擺設井然有序,牛有牛行,豬有豬行,三鳥(雞鴨鵝等禽類)有三鳥行,五谷雜糧有糧食行,肉食有肉食行,飲食有飲食行,竹器有竹器行,種苗有種苗行,應用盡有。
其中上橫街就是專門賣果蔬等農產品的,很多流動菜攤都在那里擺攤。
赴安陽圩的人大都是為買賣而來,但是看熱鬧的人顯然也不少,有的甚至是慕名而來的,為求親歷,所以圩場到處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彼此摩肩接踵,舉步維艱。
吆喝聲,叫賣聲,鳴笛聲,各種嘈雜的聲音匯合在一起,隔著三五里地都能聽得見,在圩場里交流,更是得提高嗓門。
擠過緊要處,終于到達一塊寬松之地,張浩回頭喊道:“媽,阿奶,我們就在這里擺吧。”
大街兩邊已經擺了長長的攤位,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空地,張浩也懶得再往前面擠了,便和老媽、阿奶就地支起攤位來。
街上擺攤的太多都是婦女和老人,有些甚至帶著小孩來擺攤,張浩他們旁邊就是一個大概有六七十歲的老阿婆,在賣各種草藥根,看見祖孫三人從筐里掏出一大堆水靈鮮嫩的蔬菜擺上,就跟同是老人的阿奶搭話閑聊著。
“喲,老阿姐,你家蔬菜種的不錯啊,整條街都沒你那么靚的。”
阿奶笑呵呵地回道:“都是我新舅(兒媳)種的,我沒操什么心。”
“那阿姐有福氣喲,阿姐哪里人,很少見過你來擺攤啊?”
“南福村的,就是進鳳鳴山那里。”
“哦…我知道,河背過來有點遠啊。”琴水河兩岸的山民互稱對方為河背人,南福村在左岸,距離鎮上確實比較遠。
“還行吧,老妹哪里人?那么大年紀還去挖草藥來***我勤得多。”
“我鵝崗寨人,在家閑著沒事做,出來打發時間的。”
“那挺好……”
赴安陽圩的人大都是為買賣而來,但是來趕熱鬧的人顯然也不少,見見相熟的人、和認識不認識的人聊聊天,感覺就非常好,有的甚至是慕名而來的,為的就是近距離感受這份濃濃的人間煙火氣。
在老人閑聊期間,張浩家的攤位也支起來了,張秀蘭拿了張馬扎給阿奶,讓她坐下和附近的老人聊天,見兒子蹲在攤位前似乎打算幫忙賣菜,連忙嫌棄道:“去去,自己逛去,這點菜我和你阿奶一會功夫就能賣完。”
“要找你的時候再打電話給你,我今天帶手機出門了。”
張浩知道老媽是怕自己一個年輕人呆在一堆老人婦孺間有些不自在,也怕自己抹不開臉來賣菜,聞言就起身,笑了笑說道:“那行吧,我先去買點東西,你們賣完了就打電話給我。”
老媽和阿奶以前都不知道赴過多少次安陽圩了,論對鎮上的熟悉程度他還遠不如兩人呢,完全沒什么好擔心的。
而且自家的這些菜雖然好吃又好看,但在鎮上賣自然不可能跟他之前在花城和縣城賣西紅柿、枇杷那樣,賣個十幾二十塊錢一斤的,否則這五六十斤蔬菜就算是在圩日,估計賣一天都賣不完呢,所以老媽要賣多少錢他也無所謂,只要老媽高興就好。
跟正在和幾個老人湊在一起聊天的阿奶說了一聲,張浩便自己在圩市閑逛起來。
他原本今天來赴圩的主要目的就是買一些桃樹苗和幾只鵝回去養,昨天晚上巡邏時又看到有老鼠偷吃飼料,現在正好再買一些老鼠夾或黏鼠板,勢要將鼠害一網打盡。
至于說放老鼠藥,在養雞場多少還是有些不安全,況且他還有靈泉水這種引誘神器,對付高高在上的老鷹或許很難起作用,但對付地上的老鼠,相信就算用物理陷阱那也絕對是一誘一個準,效果杠杠的。
上下橫街是鎮上最早的圩場所在,所以這兩條老街也是圩日最為熱鬧之地,鏟刀磨剪、閹雞補鍋、編織竹器、修制農具、開爐打鐵、耍把戲賣膏藥等古老行業也都基本集中在這兩條街。
圩場里熙熙攘攘,熱浪逼人,赴圩的人吆喝著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充滿了鄉村氣息。
張浩隨著人流不時地在兩邊的攤位店鋪前走走停停,東看看西望望,一些超市里難覓蹤跡的小物件隨處可見,如掏耳針,咸菜缸,酒甕,小石臼,小石磨以及一些不知道有沒有用的狗皮膏藥等。
說實話,他自從高中畢業后好像就再也沒來赴過安陽圩了,盡管如今的超市、商業街遍布,商品各式各樣,但是怎么也替代不了在家鄉赴圩的那份親切感。
現在再次置身其中,竟有一種久違的感覺涌上心頭,記憶中小時候跟隨著老爺子或老爸來赴圩的場景似乎與眼前的景象重疊起來了,恍如隔日,但卻物是人非。
“阿婆,仙人粄多少錢一碗?”
“兩塊錢一碗,這邊可以加白糖,蜂蜜,黃糖。”
“還有蜂蜜啊?”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中市|
蓝山县|
广安市|
榆中县|
台山市|
闻喜县|
垣曲县|
辽阳县|
海丰县|
正蓝旗|
招远市|
昭平县|
洛川县|
江城|
松江区|
博爱县|
杂多县|
云林县|
玛沁县|
云龙县|
八宿县|
苍山县|
达日县|
仙桃市|
灌阳县|
和硕县|
简阳市|
宁德市|
延寿县|
鄂托克前旗|
改则县|
重庆市|
荆州市|
印江|
尼玛县|
莱州市|
新巴尔虎左旗|
抚松县|
灵丘县|
邻水|
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