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村里二三事-《我有一個寶葫蘆!》
第(1/3)頁
回到家的時候,老媽已經在準備午飯了,張浩趕緊將剛摘回來的新鮮茶菇洗干凈拿到廚房。
鮮茶菇吃的就是那個純天然的鮮味,適合搭配五花肉來炒,干茶菇則比較適合用來煲湯或者炒臘肉,兩者各有風味。
當然,鮮茶菇由于保存時間短,一般只有在應季的時候才能吃到,不像干茶菇那樣保存時間長,想吃直接去店里就能買到,所以很多人更為中意吃鮮茶菇。
簡簡單單的家常做法,用豬油煸香,蔥蒜爆炒,鹽醬調味,最后勾芡收汁,一道肉片炒茶樹菇就出鍋了。
野生茶菇蓋嫩柄脆,味純清香,又吸收了整道菜的精華,吃起來口感滑嫩濃香,特別的下飯。
張浩一邊扒著飯一邊說道:“好久沒吃過鮮茶菇了,真好吃,要是用小雞來燉的話肯定更加入味。”
“那也得等你妹放假回來再殺,家里剩下的雞可不多了。”
可惜張秀蘭一言就否決了兒子想先一嘗口福的想法。
“哦,對了,小嬡五一學校不放假,要補課,到時我燉個黨參雞湯你給她送過去。”
“反正你開車來回也方便。”
張浩聞言無語的翻了翻白眼,這落差有點大啊!
之前他剛回家的那段時間,張秀蘭那是三天兩頭的殺雞,變著花樣做給他吃,但隨著他在家里的呆的時間越長,待遇可謂是直線下降啊,現在有什么好吃的首先緊著的就是馬上要高考的張嬡。
就比如家里喂的那些土雞,張秀蘭往年都只是喂個三四十只雞就夠了的,但考慮到張嬡今年高考要補充營養,特意提前多抱了兩窩小雞來喂。
畢竟農村娃可不像大城市的那些孩子,有什么生命一號、深海魚油等補腦的保健品吃,在農村最多也就是多吃一些家養的土雞、土雞蛋,以及水塘里的魚。
當年張浩高考的時候也是這樣過來的,甚至可以說他那個時候吃雞肉雞蛋都快吃吐了。
或許這就是農村“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最樸實的寫照吧!
不過今年剛好碰到他也在家,加上土雞本就長的慢,導致家里的土雞儲備量有些不足,所以現在張秀蘭便開始“調控”起家里的雞肉食用量了。
當然,家里喂的這些土雞也不全都是留給張嬡吃的,除了要留著在逢年過節時吃外,平日里偶爾也會殺一兩只來做菜。
說實話,在農村生活雖然單調枯燥了一些,但日常生活成本真的不怎么花錢,俗話說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在農村幾乎都能夠自我滿足。
就拿張浩家來說,吃的飯,大米是自己種的,還能給家里的牲畜吃,平時最多也就是買幾包米糠麥皮做飼料。
吃的菜也基本是自家產的,張秀蘭種了一大菜園子的蔬菜,一年四季不愁沒青菜吃。
家里下蛋的母雞有二十來只,每天下的蛋吃都吃不完,嘴饞了就殺一只閹雞。
不過以前張浩兩兄妹不在家的時候,家里就三個老人,雞也不怎么舍得殺來吃,就連豬肉都是隔好幾天才買一次,買回來就用咸菜燜,這樣比較耐放,一大煲咸菜燜豬肉能吃好幾餐,可以說吃得相當隨意節儉。
張浩以前每次打電話回家,讓老爸老媽別那么省,奈何都習慣了,怎么說都沒用,如今他在家了,倒是每兩天都會稱一小斤或豬肉,或排骨,或肉丸等肉菜,也算變相提高了家里的伙食。
話說南福村雖然地處偏僻,但買菜其實也很方便的,村里的福龍叔就是賣豬肉的,他在鎮上開了一家豬肉檔,村里人要買豬肉的基本都是頭天晚上或當天一大早打電話給他預訂。
然后福龍叔就會開著車挨家挨戶的送肉上門,根本不用自己去鎮上買,比什么快遞以及某團買菜都要靠譜得多。
而除了買豬肉外,平時也就買一些調味品而已,這也花不了幾個錢,做飯又是用的柴火土灶,直接省去了煤氣費;
至于用水用電,水,自家有水井,后面還有山泉水流下來,雖然家里也通了自來水,但幾乎沒怎么用過。
用電的話,以前家里電器都沒幾樣,每個月的電費甚至只要四五十塊錢,張浩都不知道老爸老媽和阿奶三個老人在家是怎么用的,他一個人在外面租個單間住,每個月都要交七八十塊錢的電費,這讓他一度懷疑房東在電表上動了某些手腳。
只是在他回來后,給家里添置了冰箱、洗衣機、微波爐等不少電器,導致家里這個月的電費直接飆升到一百多塊錢。
前幾天村里來收電費的阿民叔一算電費,老媽第一反應也是自家的電表壞了,讓阿民叔反復檢查了幾遍家里的電表,確認沒壞后,才一邊抱怨著這些電器太吃電了,一邊心疼的交了電費,而張浩則在一旁看得直偷笑。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湾仔区|
房山区|
汝阳县|
凤冈县|
花垣县|
鸡东县|
西贡区|
米易县|
新安县|
门头沟区|
乌鲁木齐县|
鹤庆县|
齐河县|
丹阳市|
巴青县|
绥棱县|
佛冈县|
岚皋县|
肥乡县|
禹城市|
夏邑县|
濉溪县|
宜城市|
洱源县|
西畴县|
积石山|
宜君县|
安西县|
太白县|
廉江市|
丹巴县|
昌宁县|
利辛县|
斗六市|
都安|
易门县|
繁峙县|
松滋市|
灵丘县|
晴隆县|
南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