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高煦在寫完這篇萬國朝拜的策論后也感到非常的滿意,他從來沒有覺得寫文章可以這么酣暢淋漓過。 提起筆來,胸中頓時出現(xiàn)了無數(shù)氣勢宏偉的詞語。 這些詞語連接起來便成為了一篇?dú)鈩莼趾甑牟哒摗? 朱元璋讀起這篇策論連連稱贊,侍人感到驚奇,便好奇地去問。 這一問,便給朱高煦問出了一個轟轟烈烈的名聲。 朱高煦的策論震驚了金陵的官場,同時也震驚了金陵文壇。 飛揚(yáng)的文筆和豐富的哲理,淺淺幾筆道出的無盡遐思,《萬國朝拜》一時間成為了文人爭相模仿的策論。 對于這樣一幕,朱高煦也感到非常意外。 他是一個現(xiàn)代人,對古人寫策論的習(xí)慣并不怎么了解。 他只是按照自己的習(xí)慣去寫的,或許是情感太到位了,所以超常發(fā)揮了。 要是正常情況,他可沒有能力撼動大明文壇。 ······ 朱高煦的名聲在這幾天開始瘋狂傳播,恰逢是百國朝拜,所以把朱高煦這個名字記在心里面的,可不是只有大明人。 這一下朱高煦直接成為世界名人了。 “公主,你不是一直都很喜歡大明的文章嗎?據(jù)說《萬國朝拜》寫得氣勢恢宏,頗有文采,你沒有去看一看嗎?” “當(dāng)然是看了,這樣的文章自然是看過的。我倒還想見一見這個文人呢,能寫出如此大氣磅礴的策論,他的氣度一定不凡。” “是啊,聽說他叫朱高煦,應(yīng)該是皇室中人吧?也難怪有如此的氣度。” 顧清祎走在街道上,與自己的貼身丫鬟說著話。 在他們兩人的前面,有著一個穿著黑衣的人。 這個人黑衣覆蓋全身,甚至連面容都被黑布遮擋著,單從這份打扮來看,根本沒有一個人知道他是誰。 “你說,那位大人為什么要派這么一個人帶我們就進(jìn)宮?” 顧清祎的丫鬟小心翼翼地問道。 “或許是因?yàn)槲覀兪钦业年P(guān)系,不能暴露身份吧?不要害怕,這條路上這么多人呢。而且我也問過了,這條路的確是通往大明宮的。” 這位黑衣人正是帶顧清祎前去皇宮的人。 顧清祎本來聯(lián)系的線人并不是他,黑衣人是那位大人派來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