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八年前的一起海難。”謝行蘊頓了兩秒,語氣平靜:“我懷疑他把五萬公款分批次捐了,而近幾年官府登記在冊的民間捐贈事項里,受了最多捐贈的便是這座漁村,江淮瑜早年處理過的案件中,正好也有一件與這里相關。” 每逢天災人禍,并非只有官方才會拿出賑災物資,也有些民間的商賈會自掏腰包為百姓購置一些米糧,大夔有律令,這些民間商賈所捐贈之物也需登記在冊,免得有貪官污吏從中撈取好處。 梁州作為水難多發之地,受到的捐贈不計其數,不僅有梁州本地的,還有其他郡縣的,林林總總加起來不可謂不多,就算是派人去統計也得好些時日吧,距離江淮瑜死到今日也不過兩三天,謝行蘊難道是第一日就開始派人查了嗎? 白羨魚有些欽佩他的敏銳,可海難案似乎并不特殊,即便是經驗豐富的漁民,也不敢保證自己每一回都能安全回來。 仿佛看出了白羨魚的疑惑,男人接著補充道:“死的是個年輕男人,判案之時斷為海難,懸就懸在,有一名女子為他申冤,稱他是被人害死的。” 白羨魚眉心一跳,“哪個?” “沒有確切的名字,但有簡略的姓氏。”謝行蘊看向波光粼粼的水面,“黃氏。” 白羨魚一震。 “所以我便來了。”謝行蘊瞥了一眼泊在水面的漁船,最后說:“他們或許知道的更詳細。” …… “公子,有消息了!” 亭內,謝行蘊微睜開眼,天色有些昏暗,他們已經在這里等了幾個時辰。 蕭正解釋道:“公子,時間實在有些久了,許多人都已經記不得了,我讓他們搜遍了這一塊,也只有一家人說自己有點印象。” 謝行蘊頷首,和白羨魚對視一眼,“帶路。” 侍衛將他們帶到了一艘破舊的漁船上,正是那艘正對著白羨魚吃早飯的人家。 漁婦笑了兩聲,示意他們坐下,“幾位官爺坐。” 謝行蘊沒有坐,蕭正上前詢問道:“就是你們聽說過八年前的那件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