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南中尾聲-《三國:漢中祖》
第(1/3)頁
“南蠻部落眾多,本性貪婪,無法教化。蠻夷可因利益結成朋黨,也可以因利益仇視相攻。蠻夷隨山洞而居,部落或散或聚。生活于昆侖山至大海,蠻夷個個貪婪好戰。可因此而制對策以治蠻夷,其策有三。”諸葛亮舉起案上茶盞輕抿一口, 看著李恢說道。
“其一、大漢募兵萬余戶,移南中勁卒于蜀,削弱蠻夷勢力。”
“其二、此前將南中大姓編設五部都尉,可令其出金帛,聘請生夷為部曲,募兵多者, 其官職越高, 且可世襲。蠻夷貪戀財物必然漸服大漢,成為大姓部曲。”
“其三、扶持親漢蠻夷,教其種茶、織錦;郡縣出面與之購買,日后蠻夷必然多有依仗大漢。若有不服蠻夷,庲降都督府可征調當地部落配合漢軍出戰。”
“如此三點,不知德昂以為如何?”諸葛亮笑瞇瞇地望向李恢,問道。
聽言,李恢面露羞愧拜服道:“丞相三點足以治南中蠻夷,恢竟然在丞相面前班門弄斧,不自量力。”
諸葛亮連忙將其扶起,笑容滿面,態度分外溫和,說道:“亮無法久留南中,我所說之事,還需德昂在南中相助。”
李恢沉聲答道:“恢定不負丞相重托,已報大漢厚恩。”
這次諸葛亮與李恢的交談,比半月前還多了整整1個時辰。確定大漢日后南中治理的基本大框架:“分建諸侯分其力”“以武治南中”“大量啟用南中大姓、渠帥”“征調南中兵狀入蜀”“作圖譜,教化蠻夷”“以夷制夷,分化蠻夷”等八項治理措施。
其間,諸葛亮與李恢邊吃邊談, 直到黃昏降臨,李恢面露喜色告退。
諸葛亮在其離開后,又翻閱馬忠上報公文,馬忠已經平定朱褒叛亂,野戰時將朱褒陣斬。提撥郡中大姓為屬官,留于郡中處理大量緊急政務,并且鎮壓叛亂余黨。
諸葛亮對馬忠處理相對滿意,畢竟南中數郡不能與蜀中、漢中相同,因此對于其任命郡中大姓為屬官,諸葛亮也是十分贊同。
諸葛亮仔細查看后,隨即下筆批復完畢后。然后又從案上拿取馬謖公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