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王正在決定開發《農場》游戲的時候,就覺得偷菜這個詞兒不妥。 因此在國內版本上改成了幫農。 朋友,你看我主動來幫忙,多少意思意思啦。 好嘛,收獲20,拿走兩個,都有收獲的喜悅嘛。 但是國外版本的話,那就不顧及那么多了。 這里講自由啊,說不定我不讓你們偷你還不高興呢。 王正惡趣味的設置了一個選擇題。 你是去偷,還是幫? 偷一次可以得到4個,幫農一次只能得到2個。 這部分數據,很值得研究。 《叮叮農場》的國內版,會嵌入到叮叮休閑這個二級頁面中。 用戶可以通過點擊農場的功能按鈕直接啟動游戲窗口,還特意做了個老板鍵功能。 微信自然也是同樣的操作。 不過不同的部分是,國內版現在已經可以支持自家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也就是收購來并做了調整后的云閃付。 而美聯的微信只能支持paypal。 國內的化肥是1塊錢一袋,美聯這邊就是0.49美元一袋。 既然游戲開發完畢,當然是要先拿去審核。 美聯這邊游戲審核機制還是很嚴格的,作為一款休閑游戲,自然是希望能夠拿到e級,也就是適合所有人。 王正還挺擔心因為“偷菜”這個概念,被定到t級,也就是13歲以上。 畢竟國情不同,在官府看來,小孩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別很大。 事實證明,王正想多了。 不到三天時間,這款游戲非常順利就定到了e級,在第二天就登錄了微信。 經過一次自動更新,以及線上的宣傳,第一天就有了8萬+用戶。 第二天就更離譜了,迅速上漲到了30萬+。 眾所周知,美聯是個農業大國。 農場的出現,讓每個玩家都擁有了一個農場主的體驗。 種植物,或偷、或幫助好友收菜,成了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