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就像咱們的戰艦,安裝在艦艏的聲吶,不也是在追求多用能化嗎?” 吳杰嗯嗯兩聲,疑問道:“你說這會不會是一個用于制造蟲洞,以便于讓星際戰艦躍遷,從而快速抵達其他星系的設備?” 老杜笑道:“你問我,我哪兒知道?各種可能都有!說不定這一束光,照進宇宙太空深處,已經將地球的位置暴露了。” “指不定哪天,就會有大批外星人殺過來,到時候……呵呵,我看咱們地球人類文明,拿什么去抵擋入侵?” “科技實力相差巨大,抵抗只是以卵擊石,或許到時候,某些國家又會率先帶頭投降,好死不如賴活著!” 聽到這話,吳杰就知道,自己沒必要多說什么,也犯不著去刻意的提醒。 既然老杜都能猜到,有被外星文明入侵的可能。 那么自然而然,會做相應的準備工作。 但思來想去,吳杰還是想說兩句。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我個人建議,還是想辦法讓沙約爾那邊,趕緊停止試驗吧!別再發射什么光束了,否則招惹來更多的外星生物,我們怎么打?” 這話說得隱晦。 根據系統介紹,被供應電能而發射光束的圓錐形裝置,其專業名稱是‘躍遷能量發生器’。 它在星際戰艦上的作用,就是獲得龐大能量并瞬間在前方釋放,從而制造出可供戰艦躍遷的蟲洞。 輸出能量越大,制造出來的蟲洞直徑就越大、穩固性就越好。 相比之下。 雖然勇者計劃耗時多年,在無人火山島地下基地內,弄了多個核反應堆用于發電,采用大量儲能裝置加持,但比起星際戰艦的聚變發動機,依然能量太小。 因而在基地上空,制造出來的蟲洞,在島嶼上空不到三公里,而且直徑還不到十米,穩固性也不好,如果沒有額外附加影響,一個月內就會自動消失。 不過…… 在蟲洞消失之前,要是再給它提供能量,讓它再一次發射。 那就相當于給蟲洞,提供了進一步擴張的能量,會讓蟲洞直徑增加、讓它穩固性更好。 這也是為什么,吳杰告知老杜,要想辦法讓沙約爾那邊停止試驗。 如果不試驗。 那么現有的這個蟲洞,就不足以讓直徑超過十米的,奧斯特星球蟲獸殺過來。 就像一座大山的隧道,直徑就那么大,超高的汽車必然沒辦法通行。 因此。 不繼續試驗,不擴大蟲洞直徑,不延長它的使用壽命。 堅持不到一個月,蟲洞自然消失,地球就不會與奧斯特星球相連。 那邊的蟲獸,就不可能殺過來。 當然。 那些蟲獸是怎么發現蟲洞,并殺過來。 這是吳杰正想要向系統提問的問題。 “外星生物入侵怎么打?那還用說嗎?當然是一級戰備,封鎖無人火山島的海空,各種先進戰艦戰機殺過去,往死里揍啊!” “要不然,等外星生物入侵,從南極殺向南美洲、大洋洲,再擴散到非洲、亞洲、歐洲,那咱們人類又不能移民外太空,那不就完蛋了嗎?” 老杜稍稍一頓,提醒道:“本著未雨綢繆的原則,我覺得你那戰龍機甲,可以趕緊生產一批,萬一要在南極和外星生物打仗,現有的陸戰裝備,根本不行啊!” 這話是大實話。 南極大陸環境特殊,猶如一片白色荒漠。 近140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猶如一個巨大的冰蓋一般,巍峨高聳。 平均海拔兩千多米,終年氣候嚴寒、大風、干燥。 隨時會有風速每秒幾十米的大風,一年里氣溫最高之時,也是零下二十五度。 所以…… 在這樣高海拔、缺氧、寒冷、多風的環境下,人類的活動能力將大為下降。 穿著厚厚的防寒服,走路都困難了,還怎么擊殺外星生物? 即便是主戰坦克、步兵戰車、自行火炮等。 這些履帶式車輛,對地形的適應能力倒是不錯。 可問題是…… 它們都采用柴油內燃機提供驅動力,那么寒冷的環境下,油路管路凍結,啟動都很困難。 而在冰天雪地里打仗,車輛行駛需要消耗燃油,同時還得給車內人員供暖,這也得耗油。 出動大量的裝甲車輛去打仗,得給它們準備多少油料? 更何況。 裝甲車輛體積大、重量沉,在冰天雪地里,機動能力并不出色。 為了防止它們成為靶子,那就必須得給它們,配屬不少的戰龍機甲。 機動靈活卻火力較弱的戰龍機甲,正好與火力兇猛但機動困難的裝甲車輛,形成優勢互補。 因而不用老杜說,吳杰也知道該趕緊生產一批戰龍機甲,以便于應戰奧斯特星球的外來蟲獸。 當然。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