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葉蓁這是在撒錢嗎?! 葉蓁卻笑了:原來的吳夫子在村學一共也就教了八個孩子,其中還有三個是自己家的三兄弟,葉大貴也算一個,另外四個,是其他人家的孩子。 如今村里的依然在,可外村的,后續就不知道會來多少人了! 吳夫子的束脩是先前定下來的,一個月二兩銀子,如果一個班坐不下,要分成兩個班上課,那就再多開一份束脩,從前吳夫子哪里來這么多的學生,這么多的錢? 所以吳夫子自然是樂意的。 黃飛虎一個月也給二兩,雖然這個錢對一個中郎將來說不算誘人,可葉蓁要給,他也收著。 胡老神醫一個月也是二兩。對于在權貴人家行醫動輒上百兩銀子的他來說,這錢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葉蓁家吃住,還有勤勞的小徒弟葉羽鞍前馬后地伺候他,他嘴巴身體都舒服! 朝廷來的工匠,愿意在種紅薯土豆之余給孩子們上課的,也都給二兩銀子一個月。 他們來葉家村也算是出差了,拿著朝廷的俸祿,再在這里光明正大地賺個外快,誰能不樂意呢?! 陸老宰輔說是不要銀子,畢竟他這個位置,給多少都不夠,葉蓁知道他的情況,索性先不說銀子的事情,以后賺了銀子,再給他分成就是了。 于是葉蓁一年的開銷算下來,也不過是一百多兩銀子! 可葉蓁不怕不能回本。 在這個交通不發達的時代,外村的不可能走讀,那就必須住校,住校是要住宿費的,這可都是錢呢! 至于孩子們的吃上面葉蓁不打算賺錢,要讓孩子們吃好。 對于那些各鄉鎮讀不起書的孩子,葉蓁也想好了:家里一百來畝田地呢,讓他們課余時間跟著種地,勤工儉學就好了。 把家里的孩子們送來書院,既懂得了農桑,還自己賺了自己的學費生活費,還鍛煉了身體,還體現了自己的價值感、增長了自己的見識…… 多劃算的買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