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初識天師道-《從五斗米道開始》
第(1/3)頁
就這樣,張覺如愿以償地跟隨施粥道士們來到了傳說中張道陵所居住的地方,陽平山。
與張覺所想象的人煙稀少的世外仙山不同,其實陽平山上住的人還真不少!
人來人往,有男有女,房屋錯落有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除了人們都穿道袍,一切都與外界無異。
真是像極了晉時陶淵明筆下的那個桃花源……
至于道觀什么的,張覺卻并沒有看到,也不知是這年頭道教還不興修建道觀,還是說道觀在別的隱秘地方,只是沒讓他看見而已。
“到了!”
道士們在回山以后各自離去,只剩那個施粥的小道士領著張覺來到了一處茅廬之中。
二人入了草廬,小道士取出兩個坐墊,一人一個地坐下。
坐定后,小道士笑著道:
“山上之人皆各有其居所,這是我的居所,你往后就與我住在一起,放心,不會缺了你衣食的?!?
張覺初來乍到,不通山上情況,便借著機會問他:
“我初來仙山,不知師兄可否為我講解天師之事?”
雖然張覺還沒拜師,只是個山上的閑人而已,但也已經能算是五斗米道的人了,叫小道士一聲師兄并沒有什么不妥。
“沒問題!”
小道士估計也想在張覺面前顯擺顯擺見識,便欣然接受:
“我五斗米道源于張天師, 因入道需繳納五斗糧米而得名……當然,我們不太喜歡這個俗氣的名字,有時候也自稱為【天師道】或【正一道】……”
隨著小道士的講解,這個未來將影響華夏歷史文化將近兩千年的神秘道派,逐漸在張覺眼中清晰起來。
五斗米道,又稱【天師道】或【正一道】,是張道陵所開創的道脈,也是歷史上第一個道教分支!
張道陵原名張陵,生于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十年,是沛國豐邑人,與漢高祖劉邦算是老鄉,其更是漢初三杰之一的留侯張良的八世孫。
可以說,張陵渾身上下都疊滿了buff,他與大漢朝有著解不開的緣分!
前期的張陵當過朝廷的官,后來才開始修的仙,據說他先是得到了黃帝的丹術,又得到了太上老君的傳道。
太上老君賜他三件寶物,一名【三五斬邪雌雄劍】, 一名【正一盟威符箓】,一名【陽平治都功印】, 其中的【正一盟威符箓】就是正一道“正一”二字的來源。
張陵修道有成以后,便在巴蜀地區傳道,收徒無數,從者數萬!
為了方便管理,張陵便把教區劃分為了二十四塊,教徒們分居于這二十四個區域,稱為【二十四治】。
其中,張陵自領一治,這便是二十四治之首的【陽平治】。
而張覺如今所在的陽平山,就是【陽平治】!
“……天師生于建武十年,他出生時,中興漢室的光武皇帝還正值壯年,而天師如今,已有一百二十二歲了!”
小道士驕傲地說起自家祖師爺的事跡,神色中盡是崇敬。
張覺也聽得驚訝:
好家伙,張天師從劉秀時代活到曹操出生,幾乎是一個人活過了大半個東漢王朝!
這種壽命與成就,怪不得會在后世成為傳說級別的神仙。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西县|
柳州市|
济南市|
南皮县|
普兰县|
噶尔县|
塔河县|
陵水|
香格里拉县|
万全县|
峨眉山市|
怀远县|
通化市|
合阳县|
洪湖市|
花莲市|
西丰县|
昭通市|
朝阳市|
新建县|
扶沟县|
湖口县|
吴旗县|
金华市|
县级市|
盱眙县|
永福县|
潮州市|
昭平县|
得荣县|
康保县|
济阳县|
如东县|
诸暨市|
清河县|
靖州|
海丰县|
凯里市|
奉节县|
商水县|
博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