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成蟜處理好善后事宜后本打算回府去了,嬴政卻叫他一起吃晚膳。 沒辦法,成蟜只能去了。 吃完晚膳后,桌案剛收拾干凈,文房四寶以及一沓卷子就放在了桌案上。 果然,天下沒有一頓飯是白吃的,成蟜拿起朱鼻就幫嬴政批閱起來。 沒辦法,錄取的學子五百多人,差不多是十比一的錄取比例。 五百多份試卷,又不是選擇填空題,而是字數繁多的論述題,還關系到學子們的命運,自然不可能一目十行的敷衍了事。 就嬴政一個人,成蟜估計得熬一個通宵。 嬴政這個兄長待他很不錯,作為弟弟也不能縮邊邊,該分擔還是要分擔。 成蟜的學識雖然比起嬴政差了一些,但也不低,而且眼界更大。 批閱這些初出茅廬學子們的卷子還是沒有問題的,他們又能夠懂多少呢? 嬴政也不可能出具體入微的題目,比如怎么樣修建一座水壩最穩固,怎么樣治療一個病人。 這些問題嬴政哪怕學識深厚也是搞不太明白的,出的問題都是大方向的主觀題目。 兩兄弟花了半夜把卷子批閱完畢,嬴政也沒有檢查成蟜批閱的卷子,顯示是相信成蟜的水平的。 批閱完畢,嬴政派人嚴密看管起來,并且實行連坐之法,有問題全部都要遭殃。 之后,兩兄弟就回去休息了。 第二天天還未亮,成蟜戴著粱冠,身著繁復莊重的禮服先進宮,不久后重臣們也身穿各自級別的禮服進宮。 今天是大朝會,咸陽大部分官員都要參加朝會,而且不能穿尋常的朝服,而要穿禮服。 等排定好名次,上卿以下的官員才開始進宮,學子們自然是排在最后面進宮。 人數眾多,大殿內排得滿滿的,殿外以及殿外的臺階都站滿了官吏。 作為今天的主角,學子們倒是不用站在外面。 莊嚴肅穆的行過大禮后,呂不韋這個相國從趙高手中接過王詔,親自宣讀,規格相當之高。 一般而言,只有國策級別的詔書才有資格讓呂不韋親自宣讀。 呂不韋今天也算是意氣風發了,聲音中氣十足,再加上宮殿內特殊設計,確保殿內每一個人都能夠聽得清。 至于殿外自然會有人重復,一路傳遞到宮外。 如此盛事,王宮外自然聚集了無數吃瓜群眾,可以預見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傳遍全城。 念名次首先念的是狀元,榜眼,探花。 沒錯,成蟜把后世的稱呼拿過來了,聽習慣了,是別的總感覺差點意思。 之后是各科的魁首,所謂的狀元,榜眼,探花就是從魁首中選取最出色的三人。 最后就是進士了,他們很“普通”,除了進士這個稱謂,就沒有魁首以及三鼎甲的稱謂了。 三鼎甲就是進士及第,魁首們就是進士出身,其他人就是同進士出身。 由于人數眾多,自然不可能念一個就謝一個,那也太耽誤時間了。 但一起拜謝君恩,又沒有太大的區別。 因此,流程是三鼎甲依次單獨拜謝君恩,魁首們集體答應,最后念完集體拜謝。 值得一提的是三鼎甲要拜謝三次,因為他們既是進士,也是魁首。 同理,魁首們要拜謝兩次,普通進士一次。 這差別就出來了。 榮譽性質的差別有時候不比實際待遇差別的作用小。 名次念完后,趙高再念一份王詔,進行后世科舉中的御街夸官,也稱游街夸官。 后世是由吏部、禮部官員捧著圣旨鳴鑼開道,秦國現在是由丞相府的長史以及奉常府的長史捧著王詔。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的丞相府長史就是李斯,還挺得呂不韋看重的。 從紅毯鋪地的王宮中門出宮,再由上卿級別的內史,咸陽的父母官婦狀元上馬,內史的左右副手扶榜眼和探花上馬。 各科魁首和普通進士也有相應的官吏扶上馬,前者是官,后者是吏。 然后進士們就騎著統一顏色的高頭大馬,在全副武裝的王宮禁軍以及鑼鼓開道聲中游遍咸陽城的主干道。 由于游行隊伍手捧王詔,雖然這個時代跪禮并不流行,但遇到王詔也需要躬身行禮。 這樣的盛事自然圍觀者無數,權貴官宦階層的家人圍觀者也不在少數。 成蟜的妻妾們聽說了,也跑去看這難得一見熱鬧了。 當然權貴官宦階層的人是不會在大街上看熱鬧的,而是在頂級閣樓里面,隔著窗戶看熱鬧。 秦國的科考雖然與后世科舉形式類似,但本質卻大不相同。 入仕的學子幾乎覆蓋如今時代的方方面面,包攬諸子百家還不止。 游行一圈后,學子們還有其他活動。 比如要到寰宇學宮專門的地方留名石碑,晚上嬴政還會賜宴。 也許“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咸陽花”就要在今天誕生出來了。 /89/89737/20936986.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