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丸數(shù),丹色、氣、味,都有評判標(biāo)準(zhǔn)。 一共三名評判的評委,望、聞、問、嘗,將所有參賽弟子的丹丸進(jìn)行評分。 三名岷山派的長老評委不斷檢驗(yàn)丹丸,不斷交流意見。 王青君師尊劉峰長老,正是其中一位。 到最后,三人眼前只剩下兩份丹丸,正是出自丁牛和王青君之手。 三人彼此互視,目光凝重。 其中一位趙姓長老忽然出聲,情緒復(fù)雜: “這兩份丹藥都是特優(yōu)品,然而以純度論,這一份更勝一籌。” 趙長老所指,正是丁牛一份,其他兩位長老,沒有反駁。 另一位樓長老則看向劉峰: “劉長老覺得如何?” 劉峰長老默然片刻,點(diǎn)頭承認(rèn):“不錯(cuò),這一份丹至純無比。” “劉長老,若你來煉制,能得如此純粹?”樓長老緊接著問。 劉峰再次沉默,過了片刻才說道: “未必。” 說是未必,其實(shí)已經(jīng)是認(rèn)輸了。 ……另外兩位長老,失望之余又不顯得意外,不由同時(shí)喟嘆一聲: “這等丹道的后起之秀,煉出如此至純之丹,絕對是氣感無敵,天賦絕倫……可恨不是我們岷山派的……” “卻也未必。”劉峰卻說道。 “哦,如何?” “我看是煉制之法大有學(xué)問。”劉峰猜測:“該是斜月山的火燒水煮之法緣故,此法似人間的燒煮之法,卻竟能煉出如此純粹的丹藥,即便以我等的修為,想要煉到如此,也未必能夠。” “的確有此可能。” “不知道是我等輕視了人間的燒煮法,還是斜月山另有竅門。”樓長老道:“哎,我們抱著水法煉丹,千百年不變,這時(shí)便落后于人了。” “看來,此次丹甲,要頒給這一位斜月山的后起之秀了。”趙長老說道:“此人目前修為雖低,不過氣感如此玄高,于修煉一途也是事半功倍,又背靠斜月山,日后修為不會差,今日不如便與他結(jié)個(gè)善緣……” 丁牛雖不是他們岷山派的,但趙長老對丁牛,仍顯得十分欣賞。 卻不料劉峰開口,再次說出不同意見: “我認(rèn)為不妥。” “……如何?” 劉峰長老說出自己的考量:“兩位長老,斜月山突然派此人來我們岷山派露此一手,有何用意?” 他這一問,使得另外兩位長老,同時(shí)一愣,想得更多: “此話怎講?” “趙國有十種靈植,各有特色,斜月山內(nèi)有月光草,外有珍珠米供給,都是仙人之食、之器,而我們岷山派有雪蓮,南海派有魚米,其他各千年仙山,都有其一,作為靈食、靈藥,配合門派獨(dú)特的功法,是門派長久存續(xù)的依仗,不然,沒有根基,算不上仙門正宗。” 劉峰長老侃侃而談:“我們各派對這些靈植的處理,有各自的傳承,我們岷山派的水法煉丹,正是對應(yīng)雪蓮這一靈植,如今斜月山弟子處理起雪蓮,竟比我們岷山派手法更為精妙,這背后的原因,不得不令我們重視。” “……” “此言有理。”樓長老眉頭深皺,三人互看,心中忽然有不好的猜測。 斜月山暗中弄出煉制雪蓮的“水煮法”,比他們的水法煉丹都有效,背后的原因,著實(shí)令人忌憚。 越是深思,越覺得心驚。 不然,他們千年的水法煉丹,怎么突然就被一個(gè)平平無奇的斜月山弟子,用什么人間的燒煮法給比下去? 這是在敲打他們? 斜月山,這是給他們岷山派上眼藥! 聯(lián)想到斜月山近在眼前的華誕宴,三人,便越發(fā)凝重。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