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陸逸明趕緊阻止了熊艷華這個瘋狂的想法,笑著說道:“那倒不至于,都是老頭老太太,真要有個三長兩短,還麻煩一些。這些人暫時不用管。你剛好過來了,我有件事情要跟你說。目前國內的鰻魚養殖,順德規模最大,養殖規模超過7萬畝,年產量將近五萬噸,產值二十億以上,已經形成了規模效應,擁有巨大的先發優勢。” 順德在飲食方面是冠絕粵省的,很早之前就有“食在順德”的說法。養殖業也十分發達。 熊艷華不解地問道:“這跟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有什么關聯?” 陸逸明笑著說道:“這兩件事其實是一件事?!? 他指了指身后的漁場,說:“他們敢來鬧事,其實是吃定了我只有一個人,而法不責眾,所以鬧到最后,一定會是我選擇息事寧人。因為漁場是我的,利益受損的也只有我,別的人就算覺得我有道理,又有幾人回愿意站在我這邊,為我出頭呢?” 熊艷華頓時就急了,趕緊表態說:“我肯定站在陸總你這邊的,你可一定要相信官府啊!” 陸逸明說:“我當然相信官府,但這次上當受騙的人里面,我聽說有不少人都是有關系有背景的,你真能頂住壓力嗎?更何況就算你能,但他們暗地里扯后腿怎么辦?這種事防不勝防,我總不能天天待在這兒和他們斗智斗勇吧?只有魔法才能打敗魔法。他們靠人多,那我就搞更多人過來。” 熊艷華沉默了,他經常開展基層工作,自然知道有些人成事不足,可想要敗事,那可真是太簡單了。 不然怎么說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呢? 而對于人性,陸逸明也見得太多了,深知占著理兒的人,不一定就能笑到最后,想要成事,唯有集眾。 熊艷華小心翼翼地問道:“那你打算怎么辦?不會撤資吧?” 事情到了這一步,熊艷華已經騎虎難下。他當然要為自己的錯誤買單,遇到詐騙團伙被騙了上億元,要是督察組下來,他的烏紗帽肯定是保不住的。所以,必須盡快讓陸逸明把這個鰻魚產業搞起來,幫他將功補過。 這個時候要是陸逸明撤資,熊艷華連哭都找不到地方去哭。 陸逸明說:“你放心,我不是半途而廢的人,既然我已經拉開了這個序幕,就一定會做下去的。這世界上的事情,無非就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罷了。我打算成立一個鰻魚養殖產業聯盟,引入合作伙伴。他們老百姓不就是靠著人多鬧事嗎?那我就搞出更多人來?!? “現在反對我的人,比支持我的人要多,所以他們才敢來鬧事,畢竟他們一群大爺大媽,要是直接耍無賴往地上一躺,我能拿他們怎么辦呢?可若是支持我的人,比他們要多得多,你說他們還敢來鬧嗎?這一招啊,叫用魔法打敗魔法。” 熊艷華對于陸逸明的想法有些哭笑不得,總覺得這是小孩子發脾氣想出來的點子。但是熊艷華可不敢真的這么想,畢竟陸逸明是首富,所以毫無疑問事情絕對不會這么簡單。他問道:“建立產業聯盟這個是好事情,可你用什么來吸引別人加入呢?你剛才都說了,順德發展這個已經搞得很成熟完善了,他們沒必要過來趟這個渾水?!? 陸逸明對此卻很有把握,老神在在地說道:“這個世界,利益是誰都拒絕不了的東西。他們的產業成熟,但是我的渠道廣啊。我能幫他們把鰻魚賣到全世界。你說我拿這個當籌碼,他們能不能跟我合作?到時候我開放加盟,大家資源共享,共同把鰻魚產業做大做強。” 見熊艷華流露出幾分顧慮的神色,陸逸明還保證道:“放心,我不是李佳煌,為了幾個億就把自己的名聲給敗壞掉。我之前就和江教授討論過,整個臺山適合建設大型鰻苗培育場的地方就有十二處,我只是占了其中三處,其他的地方,官府完全可以公開招標,找人來承包的嘛?!? 一聽陸逸明這么說,熊艷華就徹底放心了,同時還很興奮。 這樣一來,豈不是又有新的項目可以招商引資了? 到時候,被騙一兩億什么的,那還算事?只不過是發展過程中一個小小的曲折罷了。 陸逸明接著說:“而只要愿意加入我的鰻魚產業聯盟,遵守相關的制度,愿意共同進退,那就可以享受聯盟提供的技術扶持。實際上,在我的計劃里,鰻魚產業是涵蓋了鰻魚培育、鰻魚養殖、鰻魚加工、飼料生產等一整套成熟、完整的產業鏈,而這個產業鏈的背后,則是需要凝結無數人的努力和智慧?!? 這話一出口,陸逸明的格局頓時就打開了。 兩個人交談了這么多,熊艷華也相信,陸逸明確確實實是愿意先富帶動后富,帶來家鄉的人民一起發財的,當即對陸逸明千恩萬謝道:“陸先生是我見過的最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了。心系天下,實在是我臺山的幸運啊?!? 熊艷華離開之后,李易文才開口說道:“這個主意妙到了極點,如此多的人投資參與,并且賴以為生,到時候誰敢來鬧事,怕是嵴梁骨都要被戳斷啊?!? 陸逸明笑著說:我剛才不是說了嗎?得道多助,只不過這個‘道’,可不是什么虛無縹緲的大道理,而是實實在在的利益和希望。只要我能給大多數人帶來利益,那么那些反對我的人,自己就成了過街老鼠,到時候哪里還需要我去特意針對他們?” 胡同里,五十五歲的陳家輝身穿白色破洞背心,踩著褐色橡膠涼鞋,提熘著鳥籠就出了門。 今天天氣難得地好,春天到了,太陽明晃晃地照在身上,驅散了冬天的寒氣。他心情也非常好,約了幾個朋友去茶樓里面喝茶。 陳家輝算是國內最早富起來的那批人,這兩年又靠著倒騰建材,借著“福利分房政策改革”的東風發了一筆橫財。 這次他約出來喝茶的高容琨和他一樣,也是做建材生意的,不過現在市場還遠遠沒有要到飽和的程度,所以大家倒也沒什么利益沖突,反倒私交不錯,經常一起出來喝早茶,聊聊生意上的事情。 兩人到茶樓碰了面,高容琨看著陳家輝手里面的鳥籠,笑著說道:“又帶著笨笨出來了?!? 陳家輝笑道:“太陽好嘛,帶出來曬曬太陽,天天在家都悶死了。誒,我聽說最近粵省出了一件大事,在臺山發生了一件詐騙桉,涉桉金額好幾個億呢。你沒摻和吧?” 高容琨鄙夷道:“每年百分之三十的收益,躺著就能賺錢,這種話也就傻子才會相信。真要這么賺,誰會拿出來說?你會嗎?” 陳家輝當即說道:“肯定不會啊,如果真這么賺錢,當然是自己悶聲發大財。” “那不就是咯。” 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這么多年,兩人都深知發財要低調的道理,那種看到了發財的路子就四處嚷嚷的,不是傻逼就是騙子,不管是哪一種,都不是可以合作的對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