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深知陸逸明性格的李易文,也沒太糾結這件事,聯想和柳傳智而已,不得罪都得罪了,現在更讓他煩惱的,是陸逸明打算投資芯片產業這件事。 李易文問道:“你真的打算造芯片啊?” 陸逸明說:“這肯定啊,我話都放出去了。” 李易文郁悶地說:“芯片產業的投資,風險太大了,這是夏國舉國之力都未必能做成的超級大項目,我們拿什么來搞?你這是頂著個首富的頭銜就這么膨脹了嗎?我跟你說,芯片產業,你那百八十億的根本就不好使!要不然國家每年花幾百億美元進口芯片是為什么?” 造芯片有多困難,看過二十年后的光景的陸逸明,自然清楚。 “你放心,這其中的困難,我比你更加了解,或許幾萬億砸進去水花都不會冒一個。” 李易文語氣嚴厲地說:“既然你知道,那你為什么還要搞?” 陸逸明一臉平靜地說:“有些事再困難,也要有人去做的。或許有人尸位素餐,但是不蒸饅頭爭口氣,既然我生在這個國家,我就總想做點什么。你就當我自己犯賤,熱臉去貼他們的冷屁股吧。” 如果有別人可以扛起這個重擔,陸逸明其實也樂得當一條咸魚。 可曾經經歷過芯片禁售事件的陸逸明,卻知道國內根本沒有別人來扛這件事情。 陸逸明的其中幾個小目標,是跟蘋果和微軟、谷歌等公司一較長短。 除非這個錢不賺了,否則遲早要和美利堅對上,既然如此,那還不如早做準備。 現在就開始介入半導體產業,總好過等被美利堅制裁了,才來臨時抱佛腳。 至于能做到什么程度,那就聽天由命吧。 復日大學。 一堂專業課結束,陸逸明剛準備離開教室,龍啟權叫住了他。 “陸逸明。” 陸逸明停下手里的動作,問道:“龍教授,怎么了?” 龍啟權問道:“現在外面都說你要搞芯片自主研發,真有這事兒?” 陸逸明說:“是啊,打算往這方面努力。” 龍啟權說:“你知不知道復大微電?” 陸逸明微微皺眉,呢喃了一句“復大微電”,隨后搖頭說:“這個我還真不知道。” 龍啟權嘆了口氣,說道:“其實,一九九八年那會兒,復日大學就已經有人開始從事國產芯片的研究了。” 當時的復大微電,就誕生于復日大學的水房邊上,十二個人勵志自研國產芯片。 到了現在,復大微電已經擁有超過三百人的團隊,從事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設計、開發、測試。 這家公司有著典型的“學院派”風格,可謂是師出名門,從創立至今,已然經過三代復日人的積累。 陸逸明有些吃驚,說:“這個我還真不太清楚。” 說到研發實力,復大微電確實有兩把刷子。 一九五零年代,著名物理學家謝希德回國,在復日開創半導體物理基礎研究,帶出了章倩苓等一批門徒。 一九八五年,教授葉仰林在國外訪問后,意識到國內半導體發展的差距,回國后,向復日大學貸款一百萬元,與章倩苓等人一道,成立了復日大學專用集成電路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那個時候,謝希德剛好擔任復日大學校長。 為留住人才,葉與章要成立公司,找來了在投資公司工作、復日管理系校友施雷。后來,葉因病去世,事情便耽誤了。 一九九八年,施雷找到時任實驗室副主任的俞軍,重提公司之事,從投資公司拉來三百萬資金,再加上實驗室成員的積蓄,十二個創始團隊湊足六百萬,注冊成立了股份公司,這在夏國集成電路設計業,他們是第一家。 似乎是對這家公司寄予厚望,又或者是基于其他的原因,龍啟權從五十年代開始說起,把這個公司的發展史原原本本地說給陸逸明聽。 陸逸明聽完,頓時感覺十分震撼。他心中暗想,原來這些事情不是沒有人去做。 只是,或許這一條路確實太難走了,又或許是有人故意攔路,總而言之這些事情都沒有流傳開去,陸逸明甚至都不知道這一家公司。 龍啟權說:“你要做的事情,跟復日大學想要做的事情,其實是一樣的。反正今天的課上完了,有沒有興趣跟我一起去公司參觀參觀?” 陸逸明笑道:“當然有興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