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雖說白云市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前來投資的外商非常多,但是也正因為如此,石晉華肩膀上面的擔子也非常重,而且競爭也非常激烈。因為在這里,只做到優秀,那是遠遠不夠的。 這也是石晉華身為一個級別并不低的體制內人士,對陸逸明如此客氣的原因。 站在他的立場上,只要巴結好了陸逸明,他的屁股就穩了——說不定只要操作得好,還能更快地往上挪一挪,畢竟此時的夏國,可是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 “陸總,你這集團總部大樓,規模怎么樣?” 雖說蓋大樓是好事情,但是也要看規模有多大。畢竟這玩意兒規模越大政績就越突出啊,太小了連新聞都算不上。 要是區區三五十層,那就太稀松平常了,白云市根本不缺這種規模的樓,石晉華都不好拿出去當政績吹噓。 不過,石晉華又不敢自作主張地吹牛逼,畢竟當年柱哥的巨人大廈,那可是前車之鑒。 一九九三年,地方政府為了扶持巨人集團,先后兩次批給其約四萬平方米的土地,一百二十五元每平方米的低價幾乎等于白送。 但是,柱哥在“典型”意識的推動下,將巨人大廈的規劃從三十八層不斷“加高”到七十層,要建全國最高的樓宇。七十層樓所需建設資金約十二億元,當時手中只有一億元現金的柱哥將賭注押在了賣樓花上。 賣樓花就是指預售房屋,即開發商正出賣正在建設而未完成的樓盤。樓花也叫樓號,就是房子還沒開始動工,開發商就拿出設計圖給購房者認購。 然而,當一九九四年巨人大廈開始賣樓花時,政府開始對過熱的經濟進行宏觀調控,賣樓花受到一定限制。一九九六年,已投入三億多元的巨人大廈資金告急,柱哥當場撲街。 所以,當下雖然石晉華很想讓陸逸明往大了搞,但是也擔心陸逸明玩脫了,到時候非但沒辦法當成政績,反而成了自己的拖累,那就不好了。要知道,現在巨人大廈那爛尾樓還在那杵著呢,實在是有礙觀瞻啊。 陸逸明表現得非常澹定:“正所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前期沒必要搞那么大,就先規劃個一百層吧。” “多少?一百層?陸總你是認真的嗎?” 石晉華激動得悄悄咬舌頭。 一百層啊! 一九九八年建成的中海金茂大廈,總共只有八十八層,已經來到了四百二十一米。 這可是內地第一高樓! 白云市目前的第一高樓,是一九九七年建成的中信廣場,八十層,高度為三百九十一米。 國內唯一比金茂大廈高的樓,是101大廈,一百零一層,五百零八米。 陸逸明這樓也就比101大廈低一層!到時候每一層設計比101大廈高個五厘米,高度估計就能夠超過101大廈了! 成為國內第一嘎樓!! 石晉華越想越激動,幾乎要失態了。 然而,二十一世紀,摩天大樓已經不再是什么新鮮玩意兒了。 不說六百三十二米高的中海中心大廈了,就說白云市,二零一零年建成開放的小蠻腰,高度也來到了六百米。 所以,對于石晉華的激動,陸逸明根本不能感同身受。 “當然是認真的了,這種事情我有必要跟你開玩笑嗎?” 對于陸逸明的想法,石晉華不知道,他現在只知道有一份天大的功勞擺在自己的面前,要是沒抓住,這輩子怕是都要活在悔恨當中。 “好,陸總,說吧,你有什么要求?能夠滿足你的我們一定會盡力滿足。” 在石晉華看來,搞這么大個工程項目,全國矚目,陸逸明一定會乘機跟官方談判,爭取各種優惠和特殊條件。畢竟這一開口就是奔著全國第一高樓去的,陸逸明如果不趁機會從政府手里要好處,那都不算是一個合格的商人。 石晉華甚至已經在心里面盤算著,政府的底線在什么地方,可以答應到什么程度了。 然而,陸逸明的一句話,卻差點讓石晉華被自己的口水嗆死。 “條件?我應該提什么條件嗎?” 石晉華傻眼了。 哥,你要是這么裝傻充愣的話,那這天咱就沒辦法聊下去了啊。 不過,石晉華是什么人?畢竟在官場混了幾十年,老油條了。他很快就想到,陸逸明這話肯定不是真心話,因為以陸逸明的聰明才智,不可能說出這么憨的話來。很有可能,陸逸明是在試探官方的誠意。 “嗨呀,陸總,看你這話說的。別的我不敢打包票啊,這個地價啊,銀行貸款啊什么的,都是可以談一談的嘛。你要相信我們的誠意啊。” 然而陸逸明是真的不懂這里面的彎彎繞繞,現在聽石晉華這么一說,才恍然大悟:好家伙,原來這些還能談啊。 沒辦法,自古民不與官斗,官方說一不二,這都已經形成普通人的思維定式了,陸逸明一下子也沒轉變過來,畢竟他上輩子也曾卑微到塵埃。 現在得知居然條件是可以和官方談的,陸逸明心思頓時就活動開了。 他心中若有所思起來,對于招商引資這種事情,官方似乎比他心情還要迫切,做事還要積極。自己手里面掌握的,其實是連政府都垂涎的稀缺資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