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對于希望集團,陸逸明還是充滿敬意的,至少九十年代的希望集團,還是以做實業為主,而且還是扎根農業,尤其是在飼料這個行業,耕耘很深。 這一點尤為讓陸逸明佩服,畢竟等到互聯網時代到來后,還愿意腳踏實地經營企業的人已經不多了。 所以面對劉永行的時候,陸逸明表現得極為謙虛:“哪里,運氣而已,劉總這樣不向命運屈服、銳意進取的企業家,才是我這種年輕人的榜樣啊。” 馬屁人人都愛,尤其是對于陸逸明這種頭頂無數光環的年輕人,劉永行心中更是愈發欣賞起來,因此談興比之前更濃了幾分。 剛好電梯來了,他便說道:“陸總,你我這么投緣,我怎么著也要陪你喝兩杯,請。” “請。” 一行人上了頂樓,剛剛走出電梯,便有很多人認出了劉永行,紛紛主動打招呼。 與此同時,這些人也對陸逸明和時清雪感覺到好奇。不過,他們跟劉永行一樣,以為是誰帶來的家族后輩,根本就沒有過多在意——除了幾個年輕人眼神一直圍著時清雪打轉。 陸逸明環顧四周,看到現場的人,除了一些改革開放后迅速崛起的第一代民營企業家之外,還來了不少投資圈和金融圈的人士。 可以說,今天能夠站在這里的,沒有誰的資產低于會一千萬,個個非富即貴,都是中海的上層名流,更是奢侈品行業里最喜歡的那種所謂“高凈值人士”。 而且他們聊的話題,也與當今的時勢緊密相關,尤其是經濟發展的走向,什么行業更有商業潛力,乃至于一些對外秘而不宣的消息和資訊,都在這里來回傳遞著,只要你有心,就能收獲頗豐。 所謂的圈子,這就是了。 甚至對普通人而言,只要能夠擠入進來,聽到只言片語,發家致富都只是等閑。 不過陸逸明已經過了要賺第一桶金的階段,許多股票信息和小道秘聞,他甚至都沒什么興趣去打聽,畢竟就算有利可圖,可盤口也太小了,費老鼻子勁兒最多也就賺個幾千萬,就挺沒意思的。 畢竟他現在格局不一樣了嘛,未來五年以內,市場價值低于十個億以下的產業,基本上都懶得關注。 不一會兒,有人低聲說:“啊,魏總來了。” 果不其然,在一陣此起彼伏的驚呼聲中,一個戴著眼鏡,笑容爽朗的青年邁著從容的步伐踏入宴會之中。 陸逸明正好奇這位“魏總”究竟是何許人也,郭廣昌便小聲地向陸逸明介紹起來:“這位魏總身份不一般,他名叫魏東,可是大有來頭的人,等一下你們可以多接觸。” 說著,他便去迎接魏東去了。而陸逸明,也慢慢從記憶力找到了魏東的信息。 魏東龍行虎步,姿態昂揚,一出現就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不少人直接圍上去問好。 作為六零后末班車的一員,魏東如今才29歲,是在場眾人中,除開陸逸明之外最年輕的一位億萬富翁了。 他是財經大學86級經管系的本科畢業生,之后又考取了財經大學的研究生學歷,1993年畢業,就靠著他過人的才干以及父親是國內著名會計師魏振雄的關系,得以進入財政部任職,在財政部下屬的夏國經濟開發信托投資公司上班。 不過有能力的人,往往都不喜歡正經上班,尤其還是國企這種死氣沉沉,最消磨人耐性的地方。 所以在一年后,魏東覺得人脈積攢得差不多了,就辭職下海,開始運作以涌金為名的一系列公司,其資本操作的手法讓人眼花繚亂,而其成長的速度更是讓人瞠目結舌。 此前就有不少媒體,認為當時只有27歲的他,不可能有這樣的眼光和韜略。 但是天才嘛,總是不走尋常路,魏東于1994年創建的涌金集團,從事投資領域,很快就成功控股了九芝堂集團、國金證券等知名企業,而魏東也憑借這樣的戰績,成為中海響當當的一號人物。 別看眼下論個人資產,陸逸明吊打他,實際上論掌控的資源,擁有的影響力,陸逸明是拍馬也趕不上魏東。 畢竟這里是夏國,光有錢是不夠的,還得有勢。 時清雪見現場的人都圍著魏東打轉,便好奇地詢問道:“陸逸明,那個人是不是很厲害啊?” 陸逸明看了一眼正在被眾星拱月的魏東,笑了笑說:“也就一般厲害吧。我以后一定比他厲害。” 郭廣昌對于陸逸明的自信十分欣賞,畢竟年輕就是陸逸明的資本,假以時日,誰知道陸逸明以后會有多大的成就? 他問道:“陸總,你對魏東和涌金系怎么看?” 陸逸明沉默片刻,最后還是低聲說了八個字:“一時風光,難得善終。” 郭廣昌不由得扭過頭來看陸逸明,發覺陸逸明不像是在開玩笑的樣子,便追問道:“為什么這么說?” 陸逸明表情澹然,說:“魏東和涌金系賺錢的方式,與其說是資本運作,不如說是空手套白狼。他收購股票的錢從哪來的?借勢是向誰借的?為何能夠在資本市場無往而不利?說穿了,也無非勾結二字。不腳踏實地,注定走不長遠,有一句話叫樹倒猢猻散。” 不得不說,話雖然難聽,卻也是直指本質。 九十年代崛起的許多富豪,為何后來有許多人都翻車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