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跟林淑儀通完電話之后,陸逸明立刻就又馬不停蹄地去了一趟明元科技的技術研發部們,找到了正在忙碌的方云峰。 剛一見面,陸逸明就迫不及待地詢問起來:“128m優盤的研發進度怎么樣了?” 方云峰拿出一個比之前的優盤稍微大一些的全新的優盤出來,交到陸逸明手里:“已經做出來了,目前正在測試穩定性,完成測試之后就能夠投產了。” 陸逸明看完之后點了點頭,嘴里更是笑著稱贊了一句:“好,進度還不慢嘛。” 一向話少的方云峰,此時也是對陸逸明心悅誠服:“有陸總高瞻遠矚,指明研究方向,研發團隊沒有走任何彎路,速度當然快了。畢竟這東西其實也沒什么技術含量,做出來的難度并不高,基礎技術都是現成的。” 后世,u盤的品牌五花八門,淘寶京東一搜索,各式各樣的小作坊品牌多不勝數,足以見得做這玩意兒的門檻有多低。 甚至最早的商業化u盤,鄧國順和成曉華兩人窩在小作坊里,用幾十萬的資金和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研發成功。 如今陸逸明為此直接建立了一個獨立的實驗室,還招募了大量的人手組建研發團隊,甚至還指明了正確的研發方向,速度不快那才是怪事兒。 陸逸明朗聲笑道:“那還得是你們研發團隊給力啊,對了,固態硬盤的研發進度怎么樣了?” 方云峰冷靜地回答:“快了,逆向研發這東西很簡單。” 硬盤這東西并不稀奇,早在一九五六年,ibm公司就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塊硬盤。 一九六八年,ibm重新提出wier技術的可行性,奠定了硬盤發展方向。 一九七零年,stetek公司開發了第一個固態硬盤驅動器。 一九八四年,東芝發明閃存。 一九八九年,世界上第一款固態硬盤出現。 時間線到這里為止,基本上就已經停滯了,一直到二零零六年,三星才發布了一款32gb容量的固態硬盤筆記本電腦,將原有的技術真正意義上的實現了商業化用途。 而基于閃存的固態硬盤是固態硬盤的主要類別,其內部構造十分簡單,固態硬盤內主體其實就是一塊pcb板,而這塊pcb板上最基本的配件就是控制芯片,緩存芯片和用于存儲數據的閃存芯片——有些低端硬盤甚至連緩存芯片都沒有。 雖然硬盤和移動硬盤都不是什么新技術,但是陸逸明還是讓方云峰團隊必須把這個技術搞懂吃透,然后在這個基礎之上進行進一步的發展研究,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今后可以搭載在鍵來電腦上。 明元科技的技術研發部門愈發龐大,甚至陸逸明認為可以考慮將其獨立出來,組建成一個純粹的科研機構,專門進行科技研究,而研究的成果則交給其他公司進行生產。 比如說目前的由方云峰領導的硬盤團隊,現在已經有優盤產品序列了,正在著手研究硬盤系列,日后的商業潛力不小。 指點了方云峰幾句之后,陸逸明就離開了明元科技,坐車前往了他剛剛成立的另一家公司。 與專攻硬件技術的明元科技不同,這一家新公司,是專門做軟件的,而且被他寄予厚望。 逸訊科技公司,陸逸明剛剛走進正門,就引起了一陣轟動。 “陸總。” “陸總過來了。” “陸總好。” 陸逸明作為逸訊科技的創建者,又是mm軟件的第一代開發者,還是很受大家尊敬的。再加上他的年紀是如此地小,就取得了這么大的成就,大家都非常欽佩他。 目前逸訊科技由章曉龍領導,專門負責軟件方面的研發。比如現在章曉龍領導研發的項目是mm即時通訊系統。運營的產品則是foxmail。 在陸逸明的愿景里面,明元和逸訊,一家主攻硬件,一家主攻軟件,配合鍵來科技和精益鑄造,完全有機會打成一個軟硬件結合的生態系統。 逸訊科技現在的體諒很小,只有兩個團隊,一個mm研發團隊,一個foxmail運營團隊,總共不過二十個人。 見員工都神色恭敬地看向自己,陸逸明擺了擺手,笑著說:“大家都坐,不用拘謹,隨意一點就好。對了,章經理人呢?” “我在。” 聽到動靜的章曉龍端著一杯咖啡從飲料間走出來,跟陸逸明打招呼:“陸總,今天怎么有空過來?” 陸逸明笑罵道:“別人都在工作,就你這個管事的在喝咖啡。mm的研發進度怎么樣了?” 章曉龍說:“第一個完整版已經封裝,正準備做流暢性測試。” “哦?那還挺快的嘛,給我看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