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鄭友元雖然是開電子廠的,但是他自己并不是一線研發人員,對技術也是半懂不懂,所以他做的其實是最單純的生意,并不是一家科研型的企業。 這很好理解,就好像那個lenovo公司,雖然自詡是科技企業,但是實際上做的是加工貿易的活,錢雖然賺了不少,但科技含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這種公司,在七八十年代非常多,因為夏國這個地方,什么不多,偏偏受過基礎教育的勞動力最多,加上物價低,導致了人力資源相當廉價,而且土地幅員遼闊,各種自然資源總量也很大,所以這種技術含量不高需求量又大的東西,就全部跑到夏國來生產了。 這也是夏國后來洋洋得意號稱自己是“世界工廠”的原因,但說到底,也不過是的打工的命罷了。 而現在,陸逸明卻給鄭友元畫了一張大餅,告訴他可以從產業的下游,向上攀登,后者如何能不激動? 只見陸逸明給鄭友元看了一張外觀渲染圖,又闡述了一遍這個東西的使用方法,然后對鄭友元說道:“怎么樣?想想看,有了這個東西,以后攜帶資料,就手拇指這么大一個的東西,就能裝下整個圖書館。光驅這個東西也能直接被淘汰掉。光盤刻錄多麻煩?而且那玩意兒又脆,裝在公文包里稍不留神就折斷了。” 雖然陸逸明說得頭頭是道,但是鄭友元卻依舊有些懷疑:“這東西這么厲害,你真能生產出來?” 陸逸明說:“實不相瞞,我已經申請了外觀專利和技術專利,隨時可以進入量產狀態。” 雖然陸逸明同樣不是做技術研發的,但是關于所謂u盤之爭,他都不知道聽說過多少個版本了。 一九九八年,一個叫做鄧國順的人,在好幾次出差時發現,他帶去的軟盤因不小心弄壞了,導致存儲的資料無法讀取。他當時就在思考,有沒有一種全新的產品可以替代軟盤? 一九九九年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他在新加坡認識了湘省老鄉成曉華。兩人一見如故,談到了一個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整個計算機從主版、cpu到鼠標鍵盤都在不斷更新換代,惟有軟驅多年頑固不變,始終都是標準配置。能不能拋棄軟驅,做一款小巧、穩定、且容量比一般軟盤大許多倍的移動存儲器呢? 說干就干!鄧國順和成曉華放棄國外誘人的待遇毅然回國,在羅湖區租了一套房子,在沒有任何現成產品可供借鑒的情況下,開始向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進攻了。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摸索,一個名為“優盤”的閃存盤終于在他們手中誕生了。 在第二屆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鄧國順把一支比鑰匙稍大的“優盤”樣品掛在脖子上展示時,馬上得到了多家公司的青睞。上市公司trek2000iion-alltd和他們共同投資八百八十八萬元成立了sz市朗科科技有限公司。 鄧國順被it業界譽為“閃存盤之父”。 一個東西本身的技術含量可能并不高,重要的是那靈光一閃的想法。優盤的原理和制造方法都非常簡單,只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沒有人往這方面去思考。而對于在未來二十年的世界里生活過的陸逸明來說,這些都不是問題。 鄭友元見陸逸明直接把設計圖都掏出來了,自然是震驚莫名。 “這么說來,你說的這個優盤,已經可以進入實際量產階段了?” 陸逸明微微一笑,說道:“是的。怎么樣?要不要合作一把?我相信,你能想象得到這個東西的市場有多大。最主要的是,這可是發明專利,到時候連國外都得用我們的東西。我們可以青史留名。” 說起青史留名,鄭友元頓時更加亢奮了,說道:“好,我跟你合作。” 很顯然,鄭友元被陸逸明剛才的那番話給打動了,現在滿腦子都是想著創立一個品牌,留下一個響亮的名聲。 陸逸明說:“我們共同出資成立一家公司,專門研發生產這個東西。公司的名字就你來取好了。” 對于公司叫什么名字,陸逸明并不關心,他把這個命名權交給鄭友元,也是讓鄭友元有點參與感。這樣一來,鄭友元會對這一家公司更加上心一些。 鄭友元十分激動,這個命名權交到他的手里,那以后人們談起優盤這個產品的時候,豈不是能時刻想到他? 沉吟良久,鄭友元開口說道:“你覺得‘明元科技’這個名字怎么樣?” 本來他想直接叫“友元科技”的,但是想想直接用自己的名字,陸逸明一點都不沾,他怕陸逸明反對,所以就從他自己的名字和陸逸明的名字里面各取了一個字,當做新公司的名字。 這其實是很多人取名的思路,很多合伙公司名字摘出來看,其實都是幾個創始人的名字組合起來的。 “名媛科技?” 陸逸明倒吸了一口涼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