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戴胄代理吏部尚書,主持選官,次年又以民部尚書之職參預朝政。 李躍和戴胄不熟悉,但戴胄向李二進諫,又提出不同意見,也可見其是一個忠誠耿直的人。 正直無畏,秉公守法,不畏權貴,據理力爭。后面嚴格依照法律處理犯事的官員,可見是一個忠于職守、嚴于執法的人。 對于這些人,李躍還是很有好感的,但提到錢,李躍也不客氣,“我這需要民部撥款,咸陽那邊錢不夠了。” 戴胄聞言也是一臉無奈,“李院判,要不先喝杯茶?” 戴大人這就傷感情了嗷,李躍心里誹腹,但終歸沒有直接說出來,只是淡淡道:“戴大人有話不妨直說?!? “朝廷如今也沒多少錢,還怎么撥給你?”戴胄一臉苦相。 李躍聞言也是眉頭一挑,“戴大人,這不開玩笑嗎,偌大一個大唐就沒錢了?” “真是如此。”戴胄不禁無奈道:“金歲先是糧食欠收,而后災民遷移需要錢糧,衛戎戍邊也需要錢糧,兵部的口子本就不小,在加上給那些小國的回禮,朝廷也吃不消,哪里還有余錢?!? 李躍聞言,突然明白要是再來一兩個大事,朝廷一遇到事情是很容易出現財政赤字的。 不過原因也好理解,因為朝廷沒有使用金融手段,中產階級也沒有后世那么多。 朝廷財政,起自于這個制度下的經濟體系,主要以農業和手工業稅收、人頭稅為主。 因士農工商的階級劃分導向,商業一直處在被抑制狀態,商品經濟的發展難以擴張,成功商人的最高價值觀、終極目標就是不當商人,要么買房置地當地主、要么科舉入仕當大官,由此商業稅未能成為封建王朝稅收主流。 在此背景下,朝廷財政便主要依靠在了男耕“農業”和女織“手工業”的稅收上面,因此一但出事,自然也會有錢糧吃緊的情況。 倒不是說整個大唐真的沒錢,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交通,一方面在位置,長安城四周沒有可以用來持續保持供給的地方,因而真的有事,調度起來損耗也是極大的一個環節。 就是讓李二給錢,估摸著也得拖到幾個月后來,求人不如求己。 李躍思索起來,他也清楚如果硬逼的話,還是能要出一些錢來的,但沒那個必要。 畢竟戴胄以后也是會當一陣宰相的,更何況自己也不是賺不到錢了。 李躍沉默了一會,道:“戴大人管理民部,想必清楚這長安有錢人家的的底細了。” “這話說的,除了那些巨富,剩下的就是一些國公王爺了?!贝麟杏幸獯虬l李躍,因此便直接說了出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