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旦成為奴隸,就意味著人格的消失. 政治上沒了人身自由;經濟上不能獨立,你賺了再多的錢,那錢也是你主人的. 思想上要與主人保持高度一致。這當然不是人了,只能是奴。 而大唐之所以奴隸多,是因為奴隸的來源多,最主要的來源一共有6個: 父母“遺傳”成奴。你父母為奴,那你也為奴,這好理解。 犯罪后“籍沒為奴”。親屬犯罪“株連”成奴?!短坡伞芬幎?,犯了逆反大罪的,家中16歲上的男子皆斬,15歲及以下男子和全部女子“籍沒為奴”。 自愿賣身為奴。一般是家里窮,而又出了大事,需要用錢的人家。 戰場上臨陣脫逃者為奴。 打敗仗當了俘虜為奴。這一點自古有之,仗打敗了,人家不殺你,把你當奴隸用是常情。 而她記得珍珠好像就是沒錢賣身的這一種情況。 按《唐律》,只要你的奴籍的持有者愿意,用錢或者別的方式是可以贖身的。 這上官婉兒脫掉奴籍的方式則是立功。 在得到了武媚子的認可后,武媚子讓她做了高宗的才人,以和皇帝“結婚”的方式脫籍了。 女詩人薛濤的方式不太一樣,她是憑著與當地父母官韋皋的良好關系而贖身,恢復自由身的。 不過解放奴籍的手續還是需要的,先是除掉奴籍這種“賤籍”,然后再去申報“良籍”,若能拿到本本,你從此就是大唐的良民了。 “珍珠你要想清楚了,幫你脫離賤籍,還放你離開,這是多少人一輩子都求不來的事情。” 珍珠聞言道. “珍珠的爹娘已經故去了,如今世上也只有珍珠一個人了,承蒙侯爺看的起,珍珠愿意一輩子留在侯爺這里。” “咳咳!”李躍被這丫頭的一番措辭給直接嗆了一下,剛送到嘴里的茶水都差點吐了出來?!? “這到沒必要,你就在這里干上三年吧,我讓管家給你把工錢算上,就和我爹帶的那個昆侖奴拿的一樣,三年后是去是留你自己決定就好?!? ...... 后世的語文教科書中有一篇名為《木蘭辭》的文章,其中有一段“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的描寫便是李躍眼下的真實寫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