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爹,您是問改革府兵制,還是說陛下要去做兵將分離?” 唐朝最初實行府兵制,府兵制下的唐朝軍隊由府兵和兵募兩部分組成。 在全國設立軍府,也就是折沖府,軍府內的成年男子平時農耕,在一定的時間里前往宿衛京師。 戰時出征,戰罷而散,這些士兵就是府兵,分屬中央十六衛,總稱衛士。 因為府兵都有田地,所以,要自備武器等。 戰時,唐朝還要向全國征發士兵,這些士兵就是兵募,也叫征人。 原則上兵募先富后貧、先強后弱、先多丁后少丁,國家配備裝備,不足的自己補充,當然,這一原則逐漸被破壞。 府兵制的破壞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均田制難以維系,戶口大量流失,府兵兵員嚴重不足。 其次,專門的禁衛軍逐漸壯大,替代府兵承擔宿衛京師的職責,府兵逐漸淪為權貴的仆役,往日的榮耀逐漸喪失。 再次,邊境形勢日益惡化,外出征戰越來越頻繁,鎮戍時間越來越長。 于是,府兵、兵募都是怨聲載道,紛紛逃亡,甚至不惜自殘以逃避兵役,有所謂“福手福足”之說。 到后面武媚子主宰時期,府兵制已經逐漸崩潰,但現在來看一切都還可以。 畢竟人口沒有上來,土地兼并,和現在得大唐疆土還有那么離譜。 要是去做兵將分離,李躍心理便亮晴了許多。 唐朝時期,將軍級別的軍官是有直接權利調動不同地方的兵員。 各級都督府的都督(或長史)本身就兼任所在州的刺史(或長史),軍事與行政合一,有充分理由,在職權范圍內是可以直接調動一定數量的兵力的,邊調動邊報備上級。主要看他身上兼任多少職務,實官還是虛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