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等級體系-《無限吞噬體》
第(2/3)頁
現在,根據超距通訊的量子糾纏傳遞來的信息,它已經快到地球了。
“先看看這個世界現在變成什么德行,以及游碼那幫混球現在有多少實力了,再決定吧!”默默地,宇空想道“在那之前,先把大軍打造完全,至少……”
不管是后如何,但至少有一點,宇空可以肯定:這場仗,他必須在給對方帶來毫無反抗力的壓迫感中,以絕對的碾壓優勢獲勝!
轉過頭,宇空再次投入了生產工作中。
以領主號星艦的能力,宇空估計自己的本體在生長至20公里的直徑后能推動它以十分之一的光速航行——這跟他其余的依靠核聚變作為動力的中大型單位(注:太空中沒有阻力,小型單位由于自身攜帶燃料不足無法產生足夠的加速度,所以在速度上是比不上大型單位的)的航行速度差不多,不會落后。
因此,打造出一支以完全成長的母體為核心,包含一萬上下能飛至十分之一光速的中大型作戰單位的太空軍隊,以目前的速度,大約還需要3年多的時間。
艦隊的打造已經是板板上釘,但還有一件事需要解決——軍隊造出來了,指揮起來總要有戰略吧?而要有戰略,就要相互間有實力對照,要有對照,就不能沒有一樣東西。
那便是作戰單位的等級體系。
等級體系該如何確立劃分,標準說法不一,比如數量,配備武器,甚至是體型大小。這些,都太不嚴謹了,比如說,以體型為例,雖然戰艦理論上來說越大戰力越強,但那是在同級科技面前的,在存在科技代差時很容易被推翻。
比如,明朝時期鄭和的寶船夠大吧?長約百米,堪比現在的中大型軍艦,但二者戰力對比呢?不說跟軍艦對比了,估計就是那種海盜用的加裝了機關槍,攜帶rpg的小快艇,都能輕而易舉地將這個龐然大物撕碎,擊沉。
所以,宇宙戰爭中劃分作戰單位等級體系的辦法在宇空看來只有一個,那便是作戰范圍。
它涉及到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航行技術,而航行技術與文明的根基,基礎科技糾纏甚廣,是最能決定文明高度的綜合風向標,所以劃分起來也比較科學。
例如,像1級,2級這樣的低級文明,無法重組構建物質,只有可控核聚變技術,作戰范圍就比較窄,只有母星所在河系,甚至星球軌道附近,其武器裝備也因為沒有反物質,陽電子團這樣的東西而限于激光,電磁,能量三劍客,必然比不過因為曲速航行技術而發展得擁有反物質,物質崩解炮,重力炸彈這樣的3級文明裝備。
所以,以作戰范圍劃分作戰單位等級是最好的選擇,而至于具體劃分,望著周圍的星空,宇空也有了答案。
他是這么想的:都說星辰大海,星辰大海,星空與大海之間,其實有許多共通之處。比如,二者都是表面望著寧靜,實際波濤洶涌,涌動而危險的暗流下隱藏著無數的秘密,潛藏著不知名大型掠食者的兇險之地,那么……
嗯,就以海洋生物,作為等級體系的代號吧。
按照食物鏈中的等級地位從低到高排序,宇空設定了十個代號:浮,蟲,蝦,貝,蟹,魚,獸,,鯊,鯨,淵。
其中,最弱的浮指代羸弱的只能隨波逐流的浮游生物,放在這里指只能在母星大氣層內作戰的單位,屬于最墊底的存在;
再往上一級的蟲,指的就是像龍虱,水黽,海蟑螂等水生蟲類,雖然能一定程度上掌握自己的命運,卻依然在食物鏈中處于底層,只能以下一級的浮游生物為食,放在這里指代能在母星軌道周圍作戰的單位;
蝦只能生活在淺灘,指代能在星系內航行作戰的,不多贅述;
指代雖然主要棲息地依然是淺灘,但已經擁有涉獵海洋的力量的軟體動物的貝,則指可支撐1至10光年內短距離跨星系作戰的存在;
在這個基礎上乘以10以此類推,便是可支撐10至1000光年的作戰范圍的單位的蟹級,也有預示著文明已經能成為一方小霸主的意味在里頭。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濮阳县|
雅安市|
永嘉县|
临汾市|
唐河县|
苏州市|
图木舒克市|
绍兴市|
广宗县|
忻州市|
霸州市|
山东|
东安县|
太和县|
泗洪县|
剑川县|
泗洪县|
贵阳市|
壶关县|
武威市|
明光市|
奎屯市|
漳州市|
磴口县|
昌宁县|
屏南县|
上饶市|
宜川县|
寻乌县|
永城市|
内乡县|
德格县|
新竹市|
寿宁县|
慈利县|
博白县|
井研县|
墨脱县|
闻喜县|
定州市|
石河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