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唐天子-《大唐天運》
第(1/3)頁
大唐天子李隆基,一襲月白色長衫,頭戴硬腳幞頭,腰間的黑鞓犀帶上懸掛著盤螭玉佩和一方龍紐,像極了一位谷虛氣華的文士。
多年的養尊處優讓他面如滿月目若青蓮,然而畢竟到了知天命之年,眼角已然爬滿了魚尾紋。
此刻他悠然望著腳下那深不見底的大坑,伸手輕輕捻動一下上唇的八字須, 輕聲道:“克己復禮,勤勞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力士,你以為呢?”
不遠處的一片陰影中,身穿紫衣的高力士快步走上前來,竟比李隆基還要高出一頭。
高力士躬身道:“心暗則照有不通,至察則多疑于物,想那楊堅,不過是靠欺凌孤兒寡母得了天下,哪里又有什么雄才大略,最后還不是生生累死了自己,以至隋二世而亡?”
“你這老犬,朕不是封存了《貞觀政要》嗎,你卻偏要偷偷去看。”李隆基手指高力士笑罵了一句,臉上卻露出欣慰之色。
高力士急忙賠笑,倒也并無告罪之意。
開元十七年,修文館學士呂兢上表直言勸諫皇帝,同時附上他所著的《貞觀政要》。
《貞觀政要》記載了太宗文皇帝李世民和大臣們對話的實錄,極力歌頌貞觀之治,總結政治得失, 當得是一部良史。
李隆基雖然視太宗文皇帝為偶像,可并不意味著他就喜歡別人拿自己和太宗文皇帝做比較,尤其是那幾年他統治下的大唐還遠談不上盛世。
所以呂兢遭到皇帝的貶斥,出為荊州司馬,而《貞觀政要》也隨之束之高閣。
可高力士知道,李隆基沒事就會取出《貞觀政要》細細品讀,乃至通宵達旦。
作為皇帝的貼心人,高力士又怎么可能不讀《貞觀政要》?
先前李隆基所說的“克己復禮,勤勞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便出自《貞觀政要》李世民和大臣蕭瑀之間的對話,李世民對隋文帝楊堅大事小事一把抓的獨夫作風很是看不起,所以大加批判。
高力士當然也能聽得出,李隆基這時候提到隋文帝楊堅的獨夫作風,不單單是為了彰顯自己的開明,大概他是對當下的三個宰相不滿意了。
果然, 李隆基輕嘆一聲:“朕和楊堅不一樣, 朕也至察,可并不多疑,心也是明的。當年姚崇為相,竟連長安的宅子都置辦不起,要寄宿在寺院里,盧慎之為相,死后竟要老奴賣身為他下葬,他們二人都是在邀名,卻將朕置于刻薄寡恩的境地,可朕還是成全了他們的清名。到了燕國公張說為相,泰山封禪時他暗中收受賄賂,大肆提拔親信與朕同行,朕當然知道這些,可還是給了他致仕的體面,力士,你來說,朕難道還不夠寬容嗎?”
高力士急忙道:“三郎自然是寬容的,只是三位相公終究瑕不掩瑜,若非當初三郎您獨具慧眼提拔了他們,放權給他們,又怎么會有如今這太平盛世?”
李隆基眼中閃過一絲陰郁:“可如今的三個宰相,朕一樣提拔了他們,放權給他們,可為什么他們半點都不讓朕省心呢?”
高力士苦笑無語,這話不好接。
當今的這三位相公可都活得好好的,不是他可以置喙的,就算他說對了說好了,也免不得落下一個干預外朝的把柄。
伴駕多年恩寵不減,高力士沒有別的心得,唯有四字:忠誠,謹慎。
三位剛上位的宰相都是干臣,張九齡不說了,可謂官場小強,三起三落成功拜相,如今他作為大唐文壇領袖,繼承了賢相張說的文人士大夫勢力,在朝堂可謂一呼百應,連皇帝都敢硬懟。
另一個宰相裴耀卿,同屬于張九齡的陣營,如今兼任河南淮南轉運使,正在主持運河以及沿岸轉運倉的修建,一旦完工將徹底扭轉關中缺糧的窘境,通衢南北,功在社稷。
至于最后一位,李林甫李哥奴,出身李唐宗室,論輩分還是當今天子的族叔,此人不學有術精明狡詐,身后還站著一波關隴、山東士族勢力,也是個硬茬。
三位宰相,兩大陣營,斗得不亦樂乎,按道理說皇帝應該是樂見的,難不成如今皇帝開始厭倦了?
如果此刻高莽在的話一定會告訴高力士,是的,皇帝開始厭倦黨爭內斗了,或者說,皇帝已經強大的自信到黨爭也不會危及江山社稷。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格县|
淳安县|
汉川市|
榆树市|
新巴尔虎左旗|
青岛市|
宝应县|
沈阳市|
河曲县|
合作市|
托克逊县|
铜川市|
新野县|
拜泉县|
新河县|
应用必备|
沙田区|
京山县|
玉树县|
金阳县|
营口市|
武山县|
琼海市|
稷山县|
宣城市|
红河县|
葫芦岛市|
清水县|
庄河市|
乌兰察布市|
句容市|
博客|
闽侯县|
微山县|
安龙县|
手游|
闻喜县|
濮阳市|
凤庆县|
游戏|
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