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就辛苦宋謙明了,整部劇就兩個主演,一個不能跑通告,那就只能辛苦他,不過以往這類事能拖就拖的他,這次卻是心甘如怡,恨不得多跑幾個地方,讓更多的人知道這部劇,從而拉高票房,畢竟這是閨女的第一部電影, 他希望有一個好的開始。 一個月之后,電影如期上映,早就買好票的粉絲們沖進電影院, 他們都是為了宋謙明和有歡來看的,但慢慢的卻被劇情吸引了進去。 電影看到一半,不少人都紅了眼眶,粉絲們心里堵的厲害,就像是看到了曾經的他們一樣。 現代社會,要養育一個小孩非常不容易,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越是到青春期,和父母之間的矛盾就越多。 一方怕孩子走上彎路,總是忍不住管著,而另一方卻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嫌家長太啰嗦太煩,而且還跟不上社會的腳步,慢慢的雙方就沒有了共同語言,交流也越來越困難。 看著電影中的爸爸和女兒,明明不是他們,卻處處透漏著熟悉,他們為電影中的父女揪心,也為他們慢慢打開心扉而松一口氣,隨之而來的就是滿滿的愧疚。 或許曾經父母的關心方式有些問題,但都是為真心實意為了他們好不是嗎?而且難道那時的自己就沒有問題了? 大多數人的父母都是普通人,他們既要辛苦工作保證日常生活,又要抽出時間督促孩子們的學習,青春期的孩子只想要自由,想想父母的自由又在哪里呢? 有時候父母也會繃不住的,父母會發火也正常,有些已經當了父母的更是感同身受,現在孩子幾歲就忍不住打罵了,等孩子叛逆的時候不得氣死? 畢竟一個人在成長時期心智和社會經驗還不夠健全,很容易走上彎路,父母也只是想孩子少吃些苦而已,大多數父母的本意是好的,但有時候他們的觀念確實太固執了,他們強硬的做法也讓孩子不理解,如果那時候多一些溝通就好了。 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這個社會是不斷進步的,大家都需要學習才能跟緊腳步、減少麻煩。 就如同電影中宋謙明所飾演的爸爸,他以為待在家里伺候孩子就是為了孩子好,實則他繼續這樣下去,只會被社會淘汰,只會成為女兒的累贅,索性最后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勇敢的邁出了步子。 還有有歡飾演的女兒,她被鄰居和同學嘲笑之后,一味的只埋怨她爸爸沒用,這難道就對了嗎?她爸爸一開始是為了她才失去那么多發展的機會的,還好她最后也向爸爸道了歉,并重新改正了心態,還幫助爸爸一起適應網絡社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