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青州大疫-《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種田忙》
第(2/3)頁
第二天一大清早,天還沒亮透,徐月和哥哥徐大郎就一起坐上了姑奶奶家準備去收奴隸的牛車。
挑了豆腐準備拿到縣城去賣的佃戶們起先也跟在牛車后面,但沒多一會兒,就被牛車遠遠甩開了。
漁陽縣城最近暴增許多外來人口,豆腐價格便宜看著又大塊,能夠飽腹,所以豆腐生意反倒比之前好了不少。
許多佃戶三更半夜就到徐家拿了豆腐,快步往縣城走,準備多走一個來回,多賺點錢。
管家榮伯看著徐月和徐大郎空手的模樣,又看看后頭被甩的遠遠的佃戶們,好笑問兄妹倆:
“正好有車,月兒小姐你們怎么不拿些豆腐到縣城去賣?”
徐大郎慣是不會搭理外人的,徐月只好解釋道:“我們家做生產的,不好同他們做銷售的搶生意,不然就亂了套了。”
“生產......銷售?”榮伯稀奇感慨:“這兩個新詞倒是有意思,月兒小姐年紀不大,懂得也不少呢。”
徐月只是笑笑,不再說話了。
起得太早,牛車搖搖晃晃像是坐在搖籃里,她犯困了,靠在哥哥懷里,既是補覺,也避開了榮伯的好奇追問。
小孩子嘛,懂一點是好,懂太多就是妖怪了。
榮伯見此,只得收回對徐家兄妹倆的好奇,專心趕著牛車,往縣城駛去。
搖搖晃晃中,縣城到了,天已經大亮了,大概是上午七點左右。
剛到縣城外,徐月就見到了一如當日在濮陽縣城時的一幕。
數百流民聚集在城門下,多是青年人,間或有幾個半大孩子。
這都是從海上逃難過來的,青州的疫情嚴重到連冀州都不敢開城收容難民,這些流民只能冒險走海路,一路北上,到了漁陽郡。
這其中又不知經歷了多少艱辛,才走到漁陽縣城。
此時,這數百流民正在官兵們的引導下,有序在城內世家夫人們為了積福而搭建起來的粥棚前領取免費發放的清粥。
這群人人數遠比不上當日濮陽縣城外密密麻麻的人數,再加上世家夫人們積福的善舉,情況比濮陽那時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榮伯的目的是收那些自愿賣身為奴的流民,但今天一看,剩下的人居然這么少了,頓時有點失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