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陳阿嬌-《[綜]母儀天下》
第(1/3)頁
劉徹當初將羽林衛看得死死的,不過呢,等到人快死了,總不能讓羽林衛也跟著他一塊下去,因此老老實實將羽林衛乃至虎賁軍,期門軍中他一手培養出來的那些人都帶到了舒云面前,因此,舒云對這些人還是比較了解的。
這些人呢,就算是不想忠于舒云,也沒這個底氣,因為他們原本出身就不高,公孫敖算是里頭不錯的了,但是了,他終究不是公孫家的嫡脈,跟公孫賀比不了,家里頭的資源根本沒多少能落到他頭上,當年能掏錢讓他在劉徹的太子宮做個騎郎,已經算是對得起他了。
總而言之,劉徹一死,最惶惑的就是他們這些人,他們原本算是劉徹的親信,其他人早就羨慕嫉妒他們的待遇了,劉徹這一走,他們一個個就沒了主心骨,要是攤上了對他們不待見的掌權者,說不定他們的編制都有可能撤銷,直接編入南軍北軍里頭去。
舒云當然不會這么做,南軍北軍是宿衛宮中的,等閑根本不會離開關中,算是老劉家的心腹力量。真正會出去打仗的是幾個野戰軍,比如說飛狐軍,句注軍,細柳營之類的,當然,細柳營因為算是周勃當年一手帶出來的,這才會出現孝文皇帝巡幸細柳營,最后還被攔在營門外頭的事情。這自然是一件非常遭忌諱的事情,因此等到周亞夫死后,細柳營就被撤銷了番號,里頭的軍官都不得不退伍,而下面的士卒卻是被打亂了編制,被其他那些軍營瓜分了。
劉徹對南軍北軍不是那么信得過,難道舒云就信得過了?她之前根本沒有跟南軍北軍之中的關鍵人物有過什么往來,總不能將自己的安全寄托在這些人的良心和忠心上頭?;艄猱敵跻彩俏涞鄣耐泄轮爻寄兀詈笥指沙鍪裁词虑閬砹??昭帝是他架空的,昌邑王是被他廢掉的,宣帝一度也在被廢的邊緣?;蕶噙@種東西呢,看起來很好看,實際上呢,若是沒有足夠的手腕和實力,那么就是空中樓閣。
舒云在軍方缺少足夠的臂助,所以,她作為劉徹的遺孀,能夠依賴的,自然就是劉徹留下來的這些人。
因此,舒云不光不會撤銷劉徹留下來的這幾支軍隊的編制,甚至還會不斷加強他們。
所以,有了高橋馬鞍、雙邊馬鐙和馬蹄鐵,舒云第一個裝備的就是這幾支軍隊。
然后呢,舒云就在上林苑中來了一次演習,演習的自然是新的作戰方法。
技術的進步勢必會帶來戰術的改變,春秋時代,大家還都在使用戰車作戰呢,等到了戰國的時候,戰車就跟不上形勢了,像是到了秦國一統六國的時候,戰車什么的,純粹只能當做擺設了!
秦朝那時候,除了駐守長城的軍團之外,大多數還是步兵為主,至于長城軍團,拋下了河套,河西走廊之后,中原就失去了最好的馬場,以至于等到劉邦當皇帝的時候,想要湊足四匹毛色一樣的馬拉車都不行,可見中原缺馬缺到了何種地步。
自從白登之圍之后,漢室就開始重視養馬,但是沒有合適的馬種,沒有合適的牧場,養出來的馬自然不會太好。一直到后來,像是韓頹當這樣在匈奴那里也是貴族的人率部投降漢朝,才算是帶來了匈奴那里的優良馬種。
像是這些年的時候,朝廷通過走私,還有邊境的欈市,也弄到了一些馬匹,還鼓勵民間養馬,哪怕明白民間養出來的馬做不了戰馬,但是就算是回頭用來拉車,也是好的。
之前的時候,漢軍一直是使用的沿襲自秦代的步戰戰法,就算是騎兵,馬對他們來說也僅僅就是個交通工具而已,到了地方,還是繼續下馬步戰。
當然,這也是因為在中原這邊,大多數時候壓根沒有騎射發展的余地,中原正常是以城池作為戰略基地,就算是當年,老秦人打下了河套,也是在那里筑城,然后以城池作為后勤補給中心,對外擴張,很容易就能連成一個網絡,限制騎兵的發揮。
趙武靈王搞胡服騎射的時候,針對的其實也多半是當時北方的胡人,在中原地區,這一點是真的不方便。即便如此,趙武靈王也沒能真正維持多長時間的騎兵,因為損耗太大,對于兵員的素質要求也很高。匈奴那邊,小孩子三四歲就能騎羊,幾乎就是長在馬背上的種族,所以,即便沒有馬鞍,馬鐙之類的東西,他們也能夠將自己固定在馬背上,即便如此,能夠熟練掌握騎射技能的,在匈奴那邊,也算得上是勇士了。
而在中原,一方面是身材的原因,這個時代的中原人種,其實要比匈奴人身材高大得多,這也導致了,他們騎在馬背上,如果不借助其他工具的話,難免就會重心不穩,別說是脫手騎射了,就算是想要騎得比較穩當,都需要耗費更多的力氣。另一方面呢,就是缺乏訓練了,北地那邊還好,許多中等乃至地主人家家中就會養馬,從小訓練子弟騎馬射箭的能力,而往南之后,騎馬就不是什么通用技能了。
而如今多了三**寶,一個騎兵稍微訓練一下,就可以掌握在馬背上開弓射箭的能力,不用擔心自己失去平衡,從馬上掉下來,并且也能夠更容易與身下的馬保持默契。
馬蹄鐵呢,也能更好地保護馬脆弱的馬蹄,減少戰馬的折損,這對原本就戰馬奇缺的漢室是非常必要的。
漢軍中的那些將領,哪怕不少已經多年不曾經歷過戰事了,但是眼光還是有的,羽林衛這邊不過一個展示,他們就看出了將來的風向,在國內暫且還不知道,但是,對匈奴,騎兵就是最鋒利的武器。
以前的時候,漢室之所以拿匈奴人沒辦法,那是因為匈奴人來去如風,帶著的軍糧都是牛羊,都是能跑的,而漢室這邊呢,兩條腿跑得再快,也跑不過四條腿的,在相對封閉的圈子里頭決戰,自然步兵不會輸給騎兵,可是在北地草原這樣一個非常開闊的地方,騎兵進退自如,就算是一時失敗,也能很快卷土重來。
后世北宋之所以在對外戰爭中一直勝利,卻依舊對遼國,西夏毫無辦法,正是因為如此,北宋這邊實打實地是在用人命填,而就算是打了勝仗,對方丟下幾個尸體,很快就跑了,回頭再報復一番,依舊能夠在邊境搶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等到了后來,北宋君臣對于打仗已經是快要害怕了,大量的軍費支出,偏偏看不到什么成果,最終,即便是曾經的那些銳意進取的改革派,在看到了悲觀的事實之后,也寧愿靠著歲幣維持所謂的和平了!打仗打不起啊,還是歲幣比較省錢!
在漢室,之前的確也是如此,漢室比較好的地方在于,他們能夠以長城作為據點,匈奴人壓根無法沖破這一道防線,進入中原,若是漢室也失去了燕云地帶,那就真的是難以回天了!
而如今,如果能夠武裝起足夠的起兵出來,以漢軍的素質,就算是不能打到匈奴人的大本營,也能夠如同匈奴人一樣,襲擾他們的部族,深入草原,破壞他們的草場,只要毀掉了匈奴人的根基,那么,他們自然也只能老老實實到別處去了。
當然,不到萬不得已,誰也不想施展這種絕戶計,誰知道匈奴人的草場被毀掉之后會發生什么情況,萬一那些匈奴人回頭發瘋呢!至于舒云就更不可能了,原本地球氣候就在發生變化,要是草原再出現大范圍的荒漠化,那到時候還不知道會不會引起什么連鎖反應呢,別的不說,只怕沙塵暴就要過來了。
像是這個時代,在西域那邊因為富庶而聞名的樓蘭國,之后就應該是被沙塵暴給毀掉了?,F在的西域,風沙還不是非常大,但是呢,一方面是因為歐洲和西亞那邊中前些年的時候也正處在內亂之中,另一方面呢,等到后來漢朝將匈奴人逼得無路可逃,有不少人就直接往西邊去了??傊饔蜻@邊后來人口越來越多,對于資源的消耗也越來越多,這才導致了這里后來出現了大片的沙漠,許多有著還算燦爛文明的小國就這樣消失在了黃沙之中。
舒云展示了一下騎兵這三**寶的作用之后,然后便說道:“先帝在世的時候,一直念念不忘的就是匈奴人加在我漢人身上的恥辱,所謂襄公復九世之仇,春秋大之!之前,唯有匈奴人可以襲擾我邊境,不知多少軍民因此喪生受辱,如今,我漢家多年積蓄,已經有數十萬戰馬,足以組織起一支強大的騎兵,以報當年白登之辱,致書之恥了!”
舒云如果這話是放到朝堂上頭說,那么,肯定還有人會在那里反對,畢竟,打仗對于國家的經濟壓力實在是太大了。但是呢,如今在場的,絕大多數都是軍方出身,對于軍人來說,戰爭只會讓他們熱血沸騰,因此,一個個都是轟然應諾,恨不得拍著胸脯表示,自己就是那個最適合帶兵出征匈奴的人呢!
準備工作已經做好了,如今漢室這邊需要的就是時機。
而匈奴那邊,伊稚斜被留在了幕南,他雖說對于漢朝的財富也非常眼熱,但是呢,他并不想因此損失自己的權力,他如今最想要做的,其實是從軍臣那里奪取單于的位置。
因此,伊稚斜壓根不想帶著自己的兵馬跟漢人硬碰硬,相反,他卻是聯絡了一些以前就跟匈奴人關系比較密切的商人,繼續搞起了走私,還做得紅紅火火。
但是呢,伊稚斜不想打,其他人卻想打!軍臣帶著人準備西征,那可是一個肥差,只要能夠攻破一個小國,那么,所能夠得到的收入,簡直可以讓一個小部族一夜暴富。就算是因此有部族的勇士為此犧牲,這也是可以接受的事情。草原上那些部族名義上都屬于匈奴,實際上呢,就像是后來那些游牧民族一樣,其實原本都是屬于不同的種族,匈奴勢大,他們就是匈奴,突厥勢大,他們就都是突厥,而等到蒙古勢大的時候,他們就都是蒙古人了!
所以,在草原上,草場和牛羊牲畜才是最重要的東西,只要有這些,很快就有大量沒有多少財富的牧民,甚至是一些草原上游蕩著的馬賊過來投奔,很容易就能聚集起一個新的勢力出來。
這些被留在幕南的部族,自然沒法跟著西征占便宜,幕南這邊水草固然豐美,其實如果靠著走私做生意的話,日子也不會過得太差。但是,人都是不知道滿足的生物,他們要壯大自己的部落,希望部落里頭的女人生下更多的孩子,養活更多的牲畜,讓自己在各個部族之中,有著更多的發言權,因此,最簡單的辦法,自然就是掠奪其他人的財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