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七月底的荊州襄陽,天氣炎熱。 鹿門山上,氣候涼爽,分外的舒服,沒有多少的暑氣影響。站在半山腰上,能看到山澗的潺潺流水,能俯瞰遠處的河流,風景宜人,是絕佳的避暑之地。 半山腰的開闊地方,有著一處大的宅院,上面有著龐宅兩個大字。 這是荊州名士龐德公的住宅。 龐家在荊州是大族,只是龐德公不喜名利,厭倦了朝堂官場的黑暗,不愿意出仕做官,所以一直隱居鹿門山,或是聚眾談天論道,或是傳授學問,頗為灑脫。 龐家后院,一株參天大樹撐天而立,枝枝蔓蔓的樹葉宛如華蓋一樣,遮擋了烈日,在樹下形成了諸多的樹蔭。 樹蔭下,四十開外的龐德公,身穿黑色的寬大衣袍,正在講課。 龐德公家傳的學問是《尚書》,他最精通《尚書》,除了尚書外,龐德公對治理之道,有自己的見解,其它各方面的學問,龐德公都會講授。 龐德公的學問極好,同時,他的好友司馬徽也會講授學問。 司馬徽是潁川人,前兩年中原動亂,司馬徽避難南下荊州,到了好友龐德公的家中居住。和龐德公相比,司馬徽的才學不弱,尤其是司馬徽在經學和兵法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詣。 往往龐德公講學后,司馬徽也會講授學問。 列席的人,有徐庶、龐統、崔鈞、石韜、孟建,以及少數拜在龐德公門下的人。徐庶二十出頭的年紀,和崔鈞、石韜、孟建的年齡相當,都是從中原來荊州避難,在鹿門山求學的人。 龐統最小,只有十四歲。 龐德公和司馬徽講學后,徐庶按照往常的慣例,詢問自己不解的地方。 一番詢問后,徐庶岔開了話題,開口道:“龐公,現在的襄陽城內,到處都在議論廬江郡陸玄的事,我也聽人說了一些消息。只是,我們所知不多,您可否詳細說說他的情況呢?” 徐庶在龐德公的門下學習,雖然沒有拜師,可是一向尊師重道,以師禮對待龐德公和司馬徽。 他昔日,習武逞強。如今跟著龐德公和司馬徽學習,才發現自己的不足,孜孜不倦的學習,洗盡鉛華,脫胎換骨,再也不復之前的好勇斗狠,反倒多了儒雅之氣,更顯英武。 徐庶的悟性極好,在諸多求學的人中,龐德公和司馬徽都很看好徐庶。 徐庶不止求學,也關注局勢。 所以,他才開口詢問。 龐德公捋著頜下的胡須,神色柔和,輕輕一笑,緩緩道:“元直提到了陸玄,我就說一說陸玄的消息。我們要分析陸玄,要分析陸玄,不是看陸玄有多少的才華,也不是看他是否又寫了《大觀樓記》這樣的文章,更不是看陸玄的家世這些?!? “才華、文章,對執政的人來說,可以有,但不是最重要的?!? “要判斷陸玄,分析陸玄,就要分析戰事,總結陸玄的執政得失。更進一步,通過這些政務、軍事來判斷陸玄的秉性和為人,最終判斷出一個主君的能力?!? “這也是一直教導你們的。” “你們做事情,判斷事情,要有自己的邏輯判斷,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因為得到了一點點消息,就急吼吼的做出錯誤的判斷。對于局勢的判斷,必然是權衡各方面的消息,綜合做出判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