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大儒蹭流量-《當許仙看了白蛇傳》
第(1/3)頁
想到曾經(jīng)種種,于毅不由感慨萬千,當個好官難啊,當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好官更是難上加難,自己能做到這一步,除了自己的個人操守, 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偉大的母親,一個安貧樂道愿意默默支持自己的妻子。
那次事件之后,母親與妻子第二天就回了老家,繼續(xù)過著紡紗,織布,吃粗米飯的日子,而他也把銀票奉還給了大佬。
大佬看到銀票很詫異, 當?shù)弥B自己的老母,妻子都送回了老家受苦的時候,大佬一句話沒說,只是默默的讓于毅離開。
不久于毅就從工部核查賬目的位置上下來,安排到了御史臺,成了一個清流。
御史臺不是每個御史都有權(quán)上奏的,一些御史從官要把一些事情上報給御史,御史總結(jié)一下,看有價值的就給陛下送去,陛下才能看到御史臺的奏報。
而于毅到了御史臺便是瘋狂的工作,這諾大的江山一些不合理,違法的事情太多了,于毅一天能上七八本給上官御史,結(jié)果御史看都不看直接封存起來。
就這樣混了三年,于毅寫的奏折都能堆滿一個屋子了,可是真正送到陛下面前的少之又少,這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下場,因為你出淤泥而不讓,所以被人都把你當成異類,你成為異類, 別人自然要敬而遠之,給你送到御史臺,就是流放,在這里看似你掌握了帝國的話語權(quán),可是你卻有上官壓著,位卑不能上言。
蹉跎歲月,那段時間于毅很心灰意冷,他感覺在他跟整個官場作對,不單政治上沒有任何抱負,甚至還把自己活成了孤家寡人,其余官員都有意的冷落他,畢竟所有人都知道這個人跟自己不是一伙的,而且擰得很,拉攏不得,并且喜歡參人,怎么辦?敬而遠之。
敬而遠之絕對是一個很聰明的辦法,就這樣于毅有過了三年孤獨的生活, 在這三年里,開始于毅是心生惶恐,孤獨讓他心中發(fā)慌, 可是漸漸的他開始享受這份孤獨,那時候的他可真的算是郁郁不得志,也是在那段時間他寫了一本《于愛蓮詩集》。
這也是有心人研究于毅的重要工具,因為詩文中有著他對世界的理解,對人生的理解,看透了這本詩集,就能看透于毅。
后來一個機遇,讓于毅又改變了想法,那是一場罕見的旱災(zāi),旱災(zāi)之后就是饑荒。
當時家居洛陽的前兵部尚書呂維祺上書朝廷:蓋數(shù)年來,臣鄉(xiāng)無歲不苦荒,無歲不苦兵,無歲不苦晚輸……野無青草,十室九空,村無犬吠,樹有烏鴉,哭叫不絕,白骨青磷分,夜夜似聞鬼哭,此地不似人間,更如地獄。
洛陽慘狀,朝廷很重視,于是派官員賑災(zāi),御史隨訪,于毅就是御史團一人。
地方官想辦法救災(zāi),朝廷撥稻米十萬石,可是面對百萬饑民,猶如杯水車薪。
就在這時,于毅發(fā)現(xiàn)了洛陽一知縣徇私枉法,他把朝廷給他縣里的五千石稻米找到了商人換成了下等麩糠,而他借機從中得利兩層,銀三千余兩。
于毅大怒,直接去搜查,果然證據(jù)確鑿,可是在民間走訪環(huán)節(jié),于毅卻震驚的發(fā)現(xiàn),這里的百姓都說知縣是個好官,是個大善人。
于毅大怒,把知縣貪贓枉法,把稻米換成畜生才吃的麩糠之時告訴百姓,結(jié)果百姓聽了竟然無動于衷,甚至還有人叫好,于毅大惑不解,于是就在災(zāi)民中認真聽取意見,為何一個明顯貪贓枉法的縣令會被百姓擁戴呢?
這跟于毅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他搞不明白為什么,這時村民中有長者向于毅說:稻米換麩糠,一斤可以換五斤,本來只能救活一個人的稻米,現(xiàn)在可以救活五個人,知縣能做如此好事,我們豈能不感謝他?
于毅聽了爭辯道:“麩糠是給牲口吃的啊?”
老者苦笑道:“這年頭能吃上麩糠已經(jīng)是天大的幸事了,我的兩個小孫子,就是餓得受不了,吃了觀音土死的,當時要是有一把麩糠,他們倆就能活,麩糠在我們眼里那就是天大的美味。”
聽了這話于毅震驚萬分,觀音土,他知道,一種很松軟的土,吃進肚子里可以有一點飽腹感,可是吃了觀音土,人就要死,因為觀音土進去容易出來難,觀音土進入肚子很難排泄出去,會凝結(jié)在腸子里,把人腸道堵死,人也就死了。
那人不是觀音土行嗎,不行,因為饑餓絕對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刑法,再人餓到極點的時候,人的肚子里就好像有一萬只螞蟻在撕咬一般,根本扛不住,別說觀音土,就是一泡屎,也能吃進去。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宾|
东山县|
肃南|
广昌县|
萨迦县|
忻州市|
望都县|
赞皇县|
阳西县|
中西区|
轮台县|
环江|
西城区|
岱山县|
德昌县|
泽州县|
民乐县|
昂仁县|
东方市|
元朗区|
怀宁县|
建瓯市|
平江县|
吕梁市|
稷山县|
鄂温|
信丰县|
逊克县|
樟树市|
清河县|
读书|
余姚市|
陵川县|
武威市|
保德县|
成都市|
茂名市|
襄汾县|
西昌市|
宁波市|
涟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