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朕已修書安南王,令其趕回京都籌備商部大小事宜,涉及諸事由安南王全權(quán)負責?!? 皇帝一席話說的非常明白,說的直白些就是:國家大了,花錢的地方也多了,不能光靠稅收,得要創(chuàng)收,說到賺錢就沒人比安南王更合適,而且我都已經(jīng)把人喊回來了,你們也別想著插手。 意思很明白了,以后華旌云就是朝廷的錢袋子。 一想到往后朝廷的錢袋子就落入了華旌云的手里,滿朝文武那叫一個心思各異。 那些早就想著讓華旌云入朝的官員樂瘋了,高呼皇帝英明,然后就將華旌云一通夸贊。 絕大多數(shù)的武將也喊著皇帝神武,這里有一部分是文書勉的人,在這些將領(lǐng)們的心里面,安南王都給大將軍當了一年多的女婿也不入朝,就怪讓人憂心的。 自己人來坐大位總比其他人來好吧? 還有一些是張老將軍的門生,多少還是期望華旌云能有機會的,心里都有一桿秤。 剩下的都是幾個皇子的支持者,這些人雖然面色如常,心里卻是覺得危機四伏,只可惜皇帝把事情都做完了,木已成舟,他們這個時候跳出來說不合適,只怕是要惹怒了皇上。 有不怕死的站了出來,“啟稟皇上,成立商部于國有利,只是安南王從未在朝堂行走,并無經(jīng)驗,是否考慮另擇人選?” 這話一出就有人跳了出來,“劉大人此言差矣,商部是全新籌辦的衙門,一切都是新的,誰也不敢說有經(jīng)驗,但說到經(jīng)商以及對商戶的了解,就沒有比安南王更為合適的人選。” 立刻又有人來還附和他,“魏大人所言甚是,不說其他,安南王旗下的掌柜出海兩趟就能有盈利超過五十萬兩,若是有政令支撐,有朝廷出面,是否就能遠超這個數(shù)?” “微臣同樣以為,沒有人比安南王更合適?!? 這些人準備打口水仗狀態(tài)達到巔峰,巴不得跳出來幾個人讓他們發(fā)揮一下,要說還是皇上最了解自己的兒子啊,一來就命中要害,有了安南王主理商部,往后各部再去請撥銀錢只怕都要容易一點。 好希望安南王插上翅膀立刻回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