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等到四人離開古先生才重新回到了正殿,沒等兩人開口就先嘆了口氣,“可惜了萬先生的那一肚子的墨水。” 華旌勝道:“當年之事本王也略有耳聞,不過是些許小事,無端被鬧大,若非父皇心胸寬廣,怕是要禍及家人。” 文綿綿更疑惑了,和打啞謎一樣,就不能把話說清楚? “當年怎么了?” 華旌勝側(cè)首,簡略了說了一嘴,就是當年隋先生在學院和先生們談?wù)搶W問,說到了皇帝寫的文章,都知道是皇帝寫的了,國子監(jiān)的先生自然都說好,唯獨隋先生堅持挑出來許多毛病,各種批判,那是一點面子都沒給皇上留啊。 大伙兒都勸他,偏越勸越來勁,還要效仿先賢,要當年指出皇帝的不足,幸虧當時皇帝剛登基不久,為了名聲沒怪他。 古先生無奈一笑,“本來沒有找他,萬先生總覺得可惜了他的文采,說什么都要帶著他走一趟,哎。” 三人一陣商議,萬先生和李先生被留了下來,文綿綿起身,“為表重視,明日我會親自登門去請他們。” 古先生樂呵呵的笑了,這對愛面子讀書人來講,足夠用了。 報館送來了關(guān)于古先生的介紹,古先生看了,表示過于膚淺,流于表面,將他自己的寫的文章交給了文綿綿,文綿綿看過,以她肚子里的那點墨水只能豎起大拇指說好,隨后交給了報館的人,讓他們直接刊登。 三日后新一期的報紙一出,在原本對年貨節(jié)有些麻木京都又加入了兩塊碳,沸騰起來了。 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問心學院啟動招生的消息,隨后就是古先生的人物自傳,古先生曉得自己肩上的膽子,是以他的文章可謂是用盡半生所學,引經(jīng)據(jù)典、辭藻華麗、名句比比。 文采斐然! 茶樓酒肆當中有人高聲念讀,叫好聲陣陣,雖然大多都不知道寫是什么意思,但就覺得好聽,聽起來就好有學問的樣子。 報紙的娛樂版直白的介紹了古先生的生平,不少人看過倒吸一口涼氣,“曾經(jīng)的狀元郎啊,皇子的先生,這身份不得了啊。” “怪說不得寫的文章我等都聽不太懂,回頭定要好生研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