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沈先生表示,六藝館和問心學院本來就是一脈相承,他的認知和文綿綿的認知很像,貴的東西自然有貴的道理。 好的環境,好的先生,自然要配得上更好的價錢。 讀圣賢書的先生的也是人,要追名逐利,要吃五谷雜糧,要被世俗所牽絆,離不開銀錢支撐。 這沒什么不好意思的,誰說讀書人就只配兩袖清風,清粥咸菜? “在這京都不知道有多少人滿腹經綸卻無用武之地,讀書人的身份有時候像是枷鎖將人牢牢套住,好似說好起銀錢就有辱身份,有愧于圣賢。” “所以他們只能住著漏風的房子,穿著打補丁的衣裳,妻兒無食以果腹,明明心里對錢財有渴望,談論之時也只能用‘黃白之物’‘滿身銅臭’這樣言語將其貶低。” “學生一直以為,只有吃飽穿暖,養活了一家老小才能心無旁騖的做學問,不為五斗米折腰也要看在什么時候。” 這話若是前幾日說出來古先生定然的嗤之以鼻,先生都去忙著賺錢了還怎么能做好學問,但經過了幾日,他的觀念已然是發生了變化。 “有錢的確不是什么壞事。” 沈先生笑了,“皇上還在整日為國庫發愁,可見這銀錢的重要性,且朝廷這一年來頻繁出政令來優待商戶的,也是為了想要百姓過的更好,國庫能夠更多的稅銀,畢竟這有錢能不能走遍天下不知道,無錢是真的寸步難行。” 古先生側首看著他,眼中五味雜陳,片刻之后才笑了,“你小子現在的精神頭著實挺足,這六藝館開這么大,你還管著所有的先生和課程,沒少賺錢吧?” 沈先生拱手作揖,“的確是賺了一些,回頭就準備要在城里挑一處宅子,總不能一輩子住王府。” 逛了幾日京都的宅子有多搶手古先生還是有數的,都能考慮宅子的事想來的確賺了不少。 “既是溫飽無憂,就該多花些心力在教書育人上,莫要忘了本。” 沈先生連連保證后又繼續帶著古先生參觀學生們上課。 等著下午回府的時候古先生便找到了文綿綿,表示愿意出任問心學院的院長。 文綿綿狠狠的松了一口氣,那叫一個喜形于色,趕忙送上學院的策劃方案,“先生可是大儒啊,讀圣賢書的,這說出來的話可就不能反悔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