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已經兩日沒有合眼的縣令看到他帶來的糧食,衣裳和被子,四十多歲的人了哭的像個孩子,說總算是將他盼到了。 百姓們得知京都有報館為他們奔波,整個京都的百姓為了他們渡過難關慷慨解囊,有人哆嗦著摸出來一張不知道是哪一期的報紙來,哭著問他,“大人,可是發這個《朝報》的報館?” 當他點頭,百姓們紛紛抹淚,有老人顫顫巍巍的朝著京都的方向跪了下來,說是要給在就京都的皇上,京都的報館和京都百姓都磕一個頭,“那樣多的人都惦記著我們,我們這日子就不能倒了。” 他一跪,后面的人呼啦啦的跪了一地,一個個雖然都哭著,但臉上已經沒了凄惶。 發放那些衣裳被子的時候,也沒人嫌棄是舊的,縣令已經統計了城里和各村房屋徹底倒塌的人家,那些人排著隊也不擁擠,輪到他們了會對發放衣裳被子的人說著感激的話,那是他早前的救災經歷里從來沒有感受過的。 沒有衙役的呵斥,沒有不滿的聲音,沒有暴亂,沒有推搡,這一切都對他造成了極大的心里沖擊。 “王爺,百姓已經暫時安置了,那些倒塌的房屋該要如何?” 華旌勝長長的吐出一口氣,“在那些百姓里征集壯丁,領著清點收拾那些廢墟,平日過日子所需的能撿多少就撿多少回來,所有木料全部收集起來,對外召集木匠,開始重建房屋。” “蓋房所需要羅列出單子來,正式對外采買,放出話去,若是敢趁機虛抬物價,嚴懲不貸。” 這是他第一次真正的想為百姓辦事,絕對不容易出任何意外! 現在就希望老六媳婦那里能再送來一筆銀錢和物資,讓他更順暢些。 原本以為華旌勝只是來走個過場,很快就會離開,畢竟救災的大人都是這么做的,但當當地的官員和百姓得知這次大人要留下來主理整個后面的事宜,那些百姓們又感動了,心里也更踏實。 村里的百姓一邊等著官府的安排,一邊自救,又收拾好心情扛起了鋤頭下地,地里還有他們活下去的希望。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