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名曰“臨淮”,其實并不真正瀕淮,而是位于州治以北五十余里,可算是泗州城的北大門,欲守泗州城,必先守臨淮,臨淮若不在手,泗州城門戶洞開。 臨淮也沒有金的經制軍隊,不過,民團的力量不弱,有一千二三百人,并不是不能一戰,知臨淮縣名叫黃文,頗為猶豫,但統帶民團、名叫戴栗的卻不猶豫:一戰個屁! 今春的戰事,都在宋境,俺們臨淮,明明不是戰場,但仗打完了,卻一片蕭條殘破,為啥?還不是因為“匪過如梳,兵過如蓖,官過如剃”?大軍過境,臺面上需索無度,臺面下奸淫擄掠,多少農戶家破人亡?囚攘的,這個大金子民,老爺不想做了! 黃文眼見若不從眾意,無需宋軍進攻,自己就得步時青之后塵,于是,繼淮平之后,臨淮亦開城出降。 接下來,是虹縣。 不過,這一回,吳浩碰了個軟釘子。 虹縣在泗州城西北方向,直線距離一百五十里左右,西距宿州,已經不遠,知虹縣名叫仇自明,對泗州來人如是說: 吳副都統制軍紀嚴明,我是很佩服的,不過,我若獻城,朝廷大軍來攻(這個朝廷,自然是指金朝),虹縣首當其沖,城破之后,必老少無遺,我為民父母,不能陷民于水火,只好請吳副都統制見諒了! 來人暗示:宋軍破城,虹縣不一樣“老少無遺?” 仇自明笑一笑,“其一,吳副都統制愛民如子,即便破城,亦必只誅仇某一人耳——千刀萬剮,悉聽尊便!又豈會殘民以逞?不至于!不至于!” 頓一頓,“其二,虹縣南距州治,己近二百里(指道路長度,非直線距離),吳副都統制畢竟兵力有限,深入敵境,似乎……太冒險了些?欸,吳副都統制是最知兵的,這個……不至于!不至于!” 嘿!我這個暴脾氣—— 話說,這個仇自明,有點子意思啊?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