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今后的一個時期內,國朝針對軍隊換裝、水師建設,會區別于過去那種模式,國庫要拿出相應的銀子,到各處進行采買。 眼下是內務府要承受壓力,可只要能承受住眼前壓力,今后這個壓力,就轉移到外朝有司了。 與此同時,盡快籌建和發展軍工產業、造船業,固然說前期壓力很大。 可真等到這些產業發展起來,是能對外承接各項訂單的。 就像北方沿海的諸造船廠,除了承接現有水師所需訂單外,還能承接民間需求的各類海船吧? 這里面的利潤有多高,不必朕過多贅言,諸卿心里都清楚吧? 壓力誰都有,倘若沒有壓力,那要朝廷何用?要內務府何用? 所以說內務府要做的,是怎樣頂住壓力,確保內帑不崩盤的前提,將朕強調的這些事情,盡快的擬定一個章程,真正的落實下來?!? 大明過去欠的歷史賬,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崇禎皇帝想要扭轉大明困局,就必須要頂著壓力,穩扎穩打的向前邁進。 只是這個承受的壓力過重,使得崇禎皇帝必須要進行量化,像內務府、軍機處這些衙署,都必須扛起相應的壓力。 倘若連這些壓力都扛不起來,那崇禎皇帝要這些衙署何用? 話都講到這份上了。 錢肅樂、黃道周他們,也知道繼續說下去,沒有任何的意義,紛紛表明態度,會盡快擬定一份合理的章程。 大明現階 段的中樞運轉,在很多人的眼里,看起來是很混亂的,相應的職權和差事,都分的很開。 不過崇禎皇帝用起來卻很順手,哪件事情要讓哪處衙署承辦,崇禎皇帝根本就不用多想,本能的就能做出選擇。 …… 「畢卿啊,現在國庫的財政收支,相較于先前的情況是有所好轉?!钩绲澔实圬撌智靶校咴谇鍖m的御道上,對隨駕的畢自嚴說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