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溫體仁、黃立極、劉鴻訓幾位內閣大臣,靜靜的坐在官帽椅上,等候著徐光啟、畢自嚴的歸來。 “元輔,陛下召見你了嗎?” 見到徐光啟、畢自嚴進來,劉鴻訓站起身來,眉頭微皺道。 徐光啟微微搖頭。 見到此幕,溫體仁、黃立極、劉鴻訓他們,露出各異的神情,心里也生出不同的想法。 從內務府的有司官員,開始針鋒相對的與外朝有司官員,展開相應的博弈時,內閣就開始不斷上疏,請求覲見天子。 從溫體仁,到劉鴻訓,到黃立極,再到畢自嚴和徐光啟,一次次的上疏,崇禎皇帝都沒有理會。 對于這種尚在掌控下的爭斗,崇禎皇帝不想浪費時間,也不想浪費精力,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倘若就因為這點爭斗和風波,就開始頻繁召見大臣,這無疑是一種浪費,而這恰恰是崇禎皇帝不想做的。 “現在不止是朝堂上,就包括京畿一帶,局勢都不是很好。”溫體仁眉頭緊皺,看向徐光啟說道。 “就收復遼東失地一事,很多人都發表不同看法,這嚴重影響到朝堂的運轉,倘若任由此事這般下去,恐會影響更大啊。 一旦這股風氣蔓延開,對于國朝而言絕非好事啊,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的,就會是北直隸一帶啊。” “這件事情,我們內閣就不必多考慮了。” 徐光啟沉吟片刻,開口道:“收復遼東失地的構想,本輔一向是態度明確的,陛下的決斷,固然說乾綱獨斷了,但卻對于國朝,對于社稷,都是利好的。 這是不爭的事實。 過去在遼地平叛一事中,國朝傷掉的元氣,實在是太多太多了,鑒于當前所處的境遇,如果貿然收復全部失地,會給國朝帶來怎樣的影響,這是誰都不清楚的事情。” “難道內閣就任由朝局亂下去嗎?” 劉鴻訓皺眉道:“就當前的形勢而言,想要穩定朝局,就必須請陛下出面圣裁,否則根本就穩不下來。” 作為內閣群輔,劉鴻訓被擢升內閣后,負責的主要差事,其實與內務府所轄部分,是密切相關的。 比如說馳道和水利的整頓,比如說各地以工代賑,對于這些繁重的差事,劉鴻訓向來是任勞任怨。 各地的小攤子一個個的立起來,而在中樞所在,如果沒有統管的大攤子,就會出現統籌不協調的事情。 現階段的大明朝堂,包括部分權力劃分,看起來是很亂的,可是崇禎皇帝用的很順手,這就足夠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