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明的政壇,無論是在任何時期之下,都呈現著多樣化、復雜化的趨勢,一個是皇權和臣權之爭,一個是臣權內部之爭。 不管是哪一種形式,核心都是利益之爭。 “一場遼東區域的勝利,讓朝野間生出很多輿論。” 崇禎皇帝坐在龍椅上,環視殿內的內務府諸臣,神情嚴肅道:“對于朕的決斷,一些人也表達了不同看法,覺得國朝不該放棄收復遼東的大好機會,至于說移民濟州島,對于國朝而言是舍本逐末。 朕今日召諸卿過來,就是想議一議,現在的大明究竟是處在怎樣的境遇下,移民濟州島之事,對大明究竟是好?是壞? 你們在內務府所領的職官,都是朕以中旨下達擢授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吧,在朝中,在地方,有很多人對此有著不滿,覺得朕是違背祖制,朕是破壞秩序,諸卿都說一說吧,不必覺得拘束。” 殿內安靜極了。 內務府總管大臣錢肅樂、李長祥、沈廷揚、黃道周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流露出各異的神情。 而站在他們身后,董志寧、王家勤、張夢錫、華夏、陸宇、毛聚奎、楊文琦、楊文瓚、屠獻宸、王翊、馮京第、陳邦彥、陳子壯、張家玉、張同敞(張居正曾孫)、王夫之、金堡、楊廷麟、詹瀚、劉同升、李永茂一行就更是這般了。 在不知不覺之間,崇禎皇帝下旨特設的內務府,所轄職官的規模,也呈現不斷擴充的趨勢。 想要將維新變法在大明推行起來,就離不開人的支持,如果脫離這一根本,那很多事情根本就做不了。 斗爭,斗的是什么? 不就是人嘛。 崇禎皇帝作為大明天子,占據著天然的大義,想簡拔誰,想重用誰,根本就無需對其他人商量。 現階段的內務府,就是維新變法的大本營,聚攏起來的那批官員,特別是手握實權的群體,皆是崇禎皇帝精挑細選的。 他們在原有的時間線上,都是載入史冊的抗清斗士! 現在所處的境遇變了,崇禎皇帝需要這批人聚在一起,完成一個偉大的使命,即革掉大明守舊派的根脈! 當然有人的地方就存在著斗爭,縱使在內務府也不能免俗,這也使得內務府的內部,不可避免的形成兩個派系。 激進派和保守派。 “陛下,您所做的決斷,是英明神武的。”董志寧神情嚴肅,從人群中走出,向崇禎皇帝作揖行禮道。 “就當前的形勢而言,大明處在區域發展不均衡的階段,特別是貧富差距,可以說是極為嚴峻的。 考慮到當前朝野間的輿情,臣暫時拋開大明其他地域,單說這個遼東區域。 當初國朝收復遼西失地,為確保這塊區域,能牢牢掌控在國朝手中,就先后調撥不下數百萬兩銀子,這還沒算減免的賦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