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軍機處。 “劉鴻訓在山西,孫承宗在遼前,做的都很好嘛。” 崇禎皇帝倚靠在龍椅上,御覽著所持奏疏,面露笑意道:“山西治下的澤州、潞安府所轄諸衛,遼前治下的遼西所轄諸衛,都在平穩的裁撤衛所,清查所轄屯田,安置軍戶轉民籍,暗查諸世襲衛所官。 只要肯做事情,肯想問題,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此前朝廷武斷的裁撤掉驛站,不安排相應的分流安置,像這等一刀切的方式,必須要絕對杜絕才行。 只要是方向對了,哪怕過程慢一點,朝廷也是能接受的,朕最厭惡的就是好賴話全叫一人說了,最后出了問題,就把責任推的一干二凈。” 王洽、王在晉、黃立極、傅宗龍、楊文岳、丁啟睿,楊嗣昌等軍機大臣,流露出各異的神情,顯然對近段時期,軍機處所收奏疏有不同的看法。 “陛下,山西和遼前兩地,皆乃拱衛京畿的要地和屏障。”王洽看了眼王在晉他們,眉頭微蹙的上前,拱手作揖道。 “現在劉鴻訓和孫承宗二人,自發的在治下裁撤衛所,就算想參考京畿衛戍調整,至少也要提前講明這些情況。 可自始至終軍機處也好,內閣也罷,甚至是兵部等有司衙署,都沒有收到相應奏疏,現在卻……” “王卿可是在擔心什么嗎?” 崇禎皇帝合上奏疏,看向王洽說道:“裁撤掉所設衛所,不說山西和遼前怎樣,就說拱衛京畿的區域,所減輕多少負擔,難道軍機處先前的核算,卿家都忘掉了嗎? 將非必要存在的衛所裁掉,以減輕地方的壓力,確保地方秩序的安穩,這難道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嗎?” “陛下英明。” 楊嗣昌上前附和道:“臣以為山西巡撫劉鴻訓、遼東督師孫承宗,在治地審時度勢的裁撤部分衛所,是很正確的事情。 就劉鴻訓、孫承宗所呈奏疏,臣方才在心里核算一筆開支,如果所裁撤衛所的一應屯田,能順利并入到各地官田中,安置好所轄軍戶轉民籍,過去朝廷每年要開支的幾十萬兩糧餉,此后就不必再調撥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