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崇禎皇帝此次召盧象升進京,所想表明的意圖很明確,就是增加北直隸的內需,繼而推動直隸各地的工坊發展。 原始工業化的有序推進,必然需要極強的需求才行,不管是內需也好,亦或是外需也罷,那都能產生極強的吸引力。 既然崇禎皇帝決定走這條路,那就會有序的推動既定謀劃,可擺在面前的現實,卻讓崇禎皇帝不得不考慮更多。 僅僅是安置性住宅、低息貸款這些事情,讓一群文盲的脫產群體,去有序的朝他所構想的方向邁進,那肯定是不現實的。 所以這些重擔啊,無一例外都壓在盧象升身上,壓在他所領的直隸賑災行署身上,讓他們進行兜底,在地方逐步的理順這些。 “陛下,這等事情在我大明治下,過往還沒有過這等先例。” 盧象升想了想,看向崇禎皇帝說道:“縱使和京城這邊的改建對比,也存在著不少差異性,想要有序促成此事,只怕短期內無法見到成效,三年,這是臣能夠確保該事,可以有序落實下來的期限。 通過這一期限內的逐步梳理,臣和賑災行署這邊,能在各地完善制度,確保這些被安置的脫產群體,不會受到任何風波的影響。” “卿家所說的這個期限,朕能給。” 崇禎皇帝微笑著說道:“朕也知此事千頭萬緒,不過要是能做好,做扎實的話,那給大明今后的發展,會帶來很好的先導性。 除了這件事情外,還有扶持產業建設的政策調整,籌建一批冶煉產業,擴大馳道建設規模等,都需要卿家多多的為朕分憂。” 既然是擴大內需,那崇禎皇帝就不可能只盯著一點,對其他領域的謀劃,也向盧象升提出相應的要求。 盡管崇禎皇帝的心里也清楚,這些擔子真壓在盧象升身上,會讓盧象升的壓力與日俱增,可當前這種形勢下不壓擔子不行,崇禎皇帝要增快倒逼大明上下變動的效率。 (本章完) wap. /91/91146/31694846.html 第(3/3)頁